第37章 道理和南牆(第2/2 頁)
頤。“看來陛下遷都長安雖千辛萬苦,卻也收穫匪淺。若是在宮中,焉能聽到如此俗語。臣觀陛下游歷民間,如孝宣、光武皇帝故事,正當中興之兆。”
他頓了頓,又道:“語雖俗,道理卻在其中。喪亂之際,棄文用武,故有叔孫通楚服見高皇帝。漢興七十年,陸賈、賈生前後相繼,黃老、儒術互不相讓,直到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才算有了定論。一晃三百年,當有大儒如董仲舒者,終結這百年紛爭。”
見賈詡支援天子的意見,楊修嚥了口唾沫,沒有再爭,只是臉上的神情依然倔強。
賈詡又道:“既然陛下方略已定,臣就毋須多言了。還是著眼於當下,先解燃眉之急吧。”
劉協表示同意,楊修也勉強收拾起心情,鋪開地圖,討論眼前的戰局。
楊修先解釋了御營的佈局,以及擬定好的應對方案。
賈詡聽完,看看劉協。“陛下,李傕、郭汜來得突然,其前鋒騎兵隨時可能穿過楊奉的陣地,四處劫掠,陛下此刻回營,怕是不太安全。”
劉協還沒說話,楊修先急了。“大戰在即,陛下豈能不回御營?”
賈詡垂下眼皮,不緊不慢地說道:“侍郎所言,誠為正理。但凡事不可拘泥,當視形勢而變。陛下簡行,身邊僅有虎賁、羽林數百,一旦遇上李傕的前鋒精騎,能有幾分勝算?”
楊修頓時語塞。這個責任太大了,他承擔不起。
他看向天子。
劉協面色平靜,看不出什麼態度。
賈詡接著說道:“臣有兩策,供陛下與太尉斟酌。一是或由寧輯將軍派兵護送陛下回營,或由御營安排步騎來迎,確保陛下安全。二是陛下暫住於此,觀形勢而定。萬一交戰不利,李傕、郭汜突破阻擊至此,陛下亦可就地指揮迎戰。”
楊修心急如焚,卻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他不希望天子留在段煨大營,但他也清楚,賈詡所說的危險的確存在。雙方交戰之際,遊騎四出,僅憑天子身邊的這些虎賁、羽林是無法確保天子安全的。
一旦天子出了意外,沒人擔得起這個責任。
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劉協,希望劉協自己表態,決定去留。
劉協權衡了良久,對楊修說道:“德祖,你去問問太尉,明日回覆。”
楊修點頭答應,眼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又說了一些安排,楊修匆匆起身出帳,找楊彪商議去了。
劉協與賈詡四目相對,會心一笑。
“陛下,喝點還魂酒吧。”賈詡提議道。
劉協微微一笑。“正當與先生暢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