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義在我(第1/2 頁)
楊修遲疑了片刻,振衣欲起。
形勢複雜,有的避嫌自守,有人明哲保身,有人幸災樂禍,只有他出面為天子解圍。
天子再聰明,畢竟年幼,又常年掙扎在生死之間,經學的造詣有限。面對周忠這樣的老臣,一言不當,不僅不能解圍,反而會落人話柄。
想來想去,也只有他出面,打個圓場。
劉協擺擺手,示意楊修稍安勿躁。
楊修愣了片刻,看了天子一眼,確認天子的意思。
劉協嘴角輕挑,笑容不變。“楊侍郎,光祿大夫是責備朕舉措不當,當由朕自答。”
楊修拱手施禮,恢復了坐姿。
劉協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打量著地圖。
周忠身材高大。他坐著,周忠站著,壓迫感很強。
身後傳來幾聲嘆息。
藉著看地圖的機會,避開周忠的眼神,雖然巧妙,終究是示弱。
劉協聽得清楚,卻沒有做出回應。他抬起手,輕輕點了點地圖上的五原郡。“光祿大夫備顧問,朕有數事不解,想請光祿大夫解惑。”
周忠拱手致意。“請陛下發問。”
“五原郡何時入我大漢版圖?”
“五原本秦之九原,孝武時所改。”
“典籍中有嗎?”
周忠張口欲言,想了想,卻又閉上了嘴巴。
《尚書》有《禹貢》一篇,分天下為九州,為地理之書。但《禹貢》中並無幷州,如今之幷州之地屬冀州,而且只包括一部分,絕不會包括五原等地。
劉協轉身,歪著頭,打量著周忠。
“沒有?”
周忠咬咬牙。“沒有。”
“那是否應該將五原拋棄,任由胡人牧馬?”
周忠閉口不言。
劉協轉身,揹著雙手,來回踱了幾步,又道:“光祿大夫曾任太尉,敢問太尉之官從何時起?出於何典?光祿大夫,又出自何典,禮有何據?”
周忠的臉色紅了又白,白了又紅,額頭沁出一層細汗。
劉協淡淡地說道:“光祿大夫還有疑問嗎?若是沒有,請歸座。”
周忠拱手施禮,一聲不吭的坐下。
眾人如釋重負。
劉協的目光掃過眾人,將他們的神色盡收眼底。
周忠的問題並不是什麼高深問題,需要博學鴻儒才能回答,否則他也答不上來。
說到底,學術只是幌子,態度才是重點。
有人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想借周忠發聲,有人想看看他這個天子的態度。
既然如此,那就讓你們看看朕的態度。
劉協轉向蔡琰等人。“朕還有幾句話,你們記好了。”
“唯!”蔡琰六人齊聲答應。
劉協轉身,舉手輕點地圖。“今天召集諸君,是商量幷州為胡人侵佔之事。如果有人覺得幷州本非華夏之土,棄之亦不可惜,現在就可以告退,從此相忘於江湖。”
眾人面面相覷。
都以為天子讓周忠歸座,這件事就算過去了,沒想到天子並無此意,反而打擊範圍更廣,力量也更加決絕,竟似要將其人趕出朝堂。
劉協接著又道:“朕登基以來,多危少安,沒讀過多少書。諸君願賜教,朕隨時恭候。將來中興,天下太平,再開一次石渠閣、白虎觀大會亦無妨。”
劉協停了停,一字一句地說道:“救危存亡之際,還請諸君多做些實事,少談些空言。有時間吹毛求疵,不如去教幾個幼童讀書識字,也算沒浪費朝廷的糧食。”
周忠的臉頓時火辣辣的,像是捱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他騰地站了起來。“陛下,臣上不能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