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誰之過歟(第1/2 頁)
劉協尚未渡河,就收到了河東太守王邑送來的急訊。
安邑衛氏為亂,拘禁了太尉楊彪,幷包圍了太守府。
看完文書,劉協想了一會兒,召來裴潛。
“衛氏為亂,會有人響應他嗎?”
裴潛不假思索。“肯定有。安邑衛氏為河東著姓,世為郡吏,宗族強盛,故吏、姻親甚多。”
劉協點了點頭。
衛氏牽連這麼廣,他就放心了。
拔起蘿蔔帶起泥,趁這個機會收拾一批人,對將來治理河東有好處。
“你父子在朝,衛氏會不會危及你的家人?”
裴潛從容說道:“衛氏雖強,手卻伸不到聞喜。”
劉協很滿意。“你去左將軍營中,協助左將軍搶佔鹽池、鐵官。”
裴潛愣了一下,心情變得非常複雜。
一方面熱血上湧,另一方面又覺得背後涼風習習。
入職不到半個月就得到重用,這是天子對他的器重。
天子派楊奉先行,卻不是去救人,而是搶佔鹽池、鐵官,這是欲行莊公克段之計啊。
虧得聞喜裴氏早早向天子稱臣,否則這一次說不定就捲進去了。
河東豪族的實力是不弱,可是天子麾下不僅有白波軍,還有西涼勁卒,踏平河東易如反掌。
裴潛不敢怠慢,領了詔書,匆匆而去。
劉協隨即又召來衛尉士孫瑞。“太尉被衛固拘禁,你就勉為其難,先行履職吧。”
士孫瑞神情窘迫。“陛下,此乃衛固作亂,並非太尉失職。此時罷免,臣不敢奉詔。”
劉協說道:“沒有罷免他,只是讓你代行太尉之職,主持軍事,部署平叛事宜。”
士孫瑞如釋重負,拱手稱謝。“臣奉詔。”
劉協隨即命人找出劉表的貢獻清單,交給士孫瑞。
行軍作戰,不僅要有兵馬,還要有糧食、物資。眼下只有劉表的貢獻可用。段煨、楊奉帶走了一部分,剩下的數量有限,並不足以供應整個大軍。
作戰的事可以往後推一推,籌集糧食才是當前頭等大事。
沒有糧食,再強悍的軍隊也無法作戰。
“衛尉辛苦,儘快拿出章程,以便朕觀摩學習。”
士孫瑞拱手領命,心裡卻有些恨趙溫、張喜。
你們急不可耐的爭權,卻讓我跟著受累。
政務都是嘴上功夫,籌糧卻是實實在在的任務。一日無糧,便得餓一日肚子。
士孫瑞領了詔書,轉身便去找尚書令裴茂。
事情緊急,他也沒有繞彎子,開門見山的就問,河東能不能籌集到糧食?
就地籌集糧食,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法。
裴茂一口否決。“沒有。”
原因也很簡單,自從黃巾舉事以來,河東就沒有太平過。
先是黃巾舊部白波軍。
後來董卓入洛陽,又派人進駐河東,與白波軍交戰,連年不休。
再後來匈奴人告狀不成,滯留河東,劫掠百姓。
近十年下來,除了那些有自保能力的大族、豪族,普通百姓能逃的都逃了。沒有人,哪來的糧食?
土地再肥沃,沒有耕種,也只能長草,不能自己種糧食。
士孫瑞橫了裴茂一眼,欲言又止。
他知道了天子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讓他代行太尉之職了。
裴茂的話說得很明白,普通百姓都跑了,籌糧無從談起。
但是那些有自保能力,沒有跑的大族、豪族有糧。不僅有糧,而且有很多糧。
因為他們可以趁機兼併無主的土地,同時吸納流民作為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