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5 頁)
傳手法還有營銷手段,《少林寺》這部電影本身也有不少的可取之處。別的不說,至少少林題材的武俠片應該會掀起一股風潮,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方面提前進行一些佈置?”
跟風搶拍?說實話鄒聞懷對此是有些不屑的,但眼下的形勢又讓他有些遲疑。
嘉禾不拍,別的電影公司照樣會去拍,這等於就將賺錢的機會拱手讓給了他人。
鄒聞懷雖然在電影上有大志向,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商人,一切自然要以利益為主。
“跟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最怕的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砸了自己的招牌。”
何貫昌點了點,鄒聞懷說這確實是個問題。
嘉禾不比其他的小公司,拍砸了最多造成一點金錢上的損失,對於嘉禾這都是小事,最怕的是影響到公司的聲譽。
特別是眼下林夕的東方影視強勢崛起,金公主控制的新藝城虎視眈眈,嘉禾要是這個時候犯錯,等於就是給對手踩著自己上位的機會。
“那就先暫時不動,先讓那些小公司去試試水。如果市場還可以,我們再跟進也不遲。”
何貫昌提了一個折中的建議。
鄒聞懷默然點點頭,心想著現在也只能如此了。
就在這時,鄒聞懷的秘書推門走了進來。
“鄒先生。羅維導演在外面,說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見您。”
聽到這話,何貫昌和鄒聞懷臉上齊齊變色。何貫昌甚至還深色古怪看了鄒聞懷一眼。
前陣子羅維和第二任妻子劉亮華離婚,外界都以為是兩人感情破裂所致。但是嘉禾內部的一些人卻知道,這是因為劉亮華和鄒聞懷走到了一起。
1970年鄒聞懷離開邵氏。自立門戶做電影公司,蒙臺灣大導演胡金銓取名“嘉禾”,但是為了和邵氏對抗,鄒聞懷從邵氏挖走了羅偉、王羽、徐增宏幾位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和明星,可惜一部《獨臂刀大戰盲俠》讓邵毅夫抓到把柄,幾場官司打下來,彼得王羽、徐增宏無法在香港公開拍片,只能遠避臺灣,嘉禾就只剩下羅維撐檯面。
羅維當時是和張徹齊名的“百萬導演”,但成名運氣的成份居多,在邵氏時還沒有表現出來,一跳槽到嘉禾就原形畢露。
1971年羅維幫嘉禾連拍兩部電影,公映票房都沒有超過百萬,鄒聞懷、何貫昌這才意識到自己挖來的其實是一個“水貨”,對其也不再重視。
要是羅維這人,拍電影固然才氣有限,但本身的運氣卻好得不行。
嘉禾把李小龍從美國請回來拍戲,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在泰國拍攝,導演吳家驤一來沒什麼名氣,二來也不擅長功夫武俠題材,電影拍到一半就難以為繼,嘉禾當時手上沒人,只好讓羅維去救場,結果這部電影拍出來票房超過300萬,重新整理香港記錄。
李小龍一舉成名,羅維也跟著沾了光。
本來羅維是想以“成就李小龍的恩師”自居,奈何李小龍根本不買他的賬,拍攝第二部電影《猛龍過江》時就把羅維踢開,自己做導演。
最後事實證明,沒有羅維的李小龍更加的成功,而沒有了李小龍的羅維,只有與老將王羽合作的《冷麵虎》票房不俗,其他都很一般。
眼看著李小龍飛黃騰達,如日中天,羅維當然不服氣,然後就開始想要捧新人來和李小龍打擂。
要說羅維的眼光還真不差,許貫傑的銀幕處女作就是演的羅維的《小英雄大鬧唐人街》,可寫一代歌神,最終卻沒有在羅維手上走紅,反而是和自己哥哥許貫文合作鬼馬喜劇紅透半邊天。
這下子羅維更不甘心了,再加上嘉禾有了李小龍和許貫文之後,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要依靠他才能在邵氏壓力下勉強求生的小公司,羅維對嘉禾的作用自然也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