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錯遞呈權奸施毒計 巧結案公子辨奇冤(第2/5 頁)
些不悅,臉上像是籠罩了一層寒霜,立刻宣包公上殿,問道:“卿有幾個侄兒?” 包公不知道聖上的意思,只好如實奏道:“臣有三個侄男,老大、老二都在家務農;只有第三個是生員,名叫包世榮。” 聖上又問:“你這個侄兒,你可曾見過?” 包公奏道:“微臣自從在京任職以來,一直沒有回過家。只有臣的大侄見過,其餘二侄、三侄都未曾見過。” 仁宗天子點了點頭,便叫陳伴伴把這份奏摺遞給包卿看。包公恭敬地接過一看,臉色驟變,連忙跪倒在地,奏道:“臣子侄不成器,理應嚴厲捉拿,押解來京,嚴加審訊。臣有家教不嚴的罪過,也應當從重究治。懇請天恩,依照律法處置。” 奏完,便趴在地上。聖上見包公毫無掩飾之詞,又見他滿臉惶恐羞愧,聖心反而覺得不安,說道:“卿家日夜為朝廷事務操勞,未曾回家,怎麼能知道家中之事呢?卿且平身。等押解來京時,朕自有定奪。” 包公叩頭謝恩,起身歸班。聖上隨即傳下旨意,立刻行文,讓該府州縣無論包世榮走到哪裡,都要立即押解,快馬加鞭送來京城。
這道旨意一下,就像流星劃過夜空,又如閃電一般迅速。沒過幾天,便把包三公子押解到京。包三公子剛到城內熱鬧的地方,就看見那邊一匹馬像離弦之箭一樣飛奔而來,到了近處,騎馬的人勒住馬,翻身下馬,在旁邊屈膝稟道:“小人包興奉相爺鈞諭,求各位押解老爺稍稍留情,容小人與公子說幾句話,不會耽擱太久。” 押解的官員聽說是包太師派人前來,誰也不好意思拒絕,只得把馬勒住,說道:“你就是包興麼?既然是相爺有命,那就容你與公子見面。但你們主僕在哪裡說話呢?” 包興回答:“就在這邊飯鋪吧,不過說三言兩語而已。” 官員便吩咐把閒人趕走。此時看熱鬧的人多得像螞蟻搬家,密密麻麻,人山人海,誰不知道這是包相爺的人情到了。又見這包三公子,模樣生得倒是周正,氣質不俗,他跟著包興走進飯鋪,自有差役在暗中跟隨。不一會兒,兩人便出來了。包興又走到那位官員面前,屈膝跪倒,說道:“多謝老爺厚情,容小人與公子一見,小人回去必定向相爺詳細稟報。” 那官員也只得說:“給相爺請安。” 包興連聲答應,退下來,抓住馬鬃毛,飛身上馬,像一陣風似的離開了。
這邊押解三公子的人先到兵馬司掛號,然後便到大理寺聽候聖旨。誰知此時龐吉已經奏明聖上,把案子交給大理寺,還額外添派兵馬司、都察院三堂會審。聖上准奏。你知道這老賊為什麼要添派這兩處嗎?因為兵馬司是他女婿孫榮任職,都察院是他門生廖天成所在,全是老賊的心腹。他就怕文彥博審案的時候偏袒包公,所以才添派這兩處。他哪裡知道文老大人忠心耿耿,公正辦事,絕不會徇私舞弊呢。
沒過多久,孫榮和廖天成來到大理寺,與文大人會面。因為都是欽命在身,一時間竟難以區分主客。最終還是文大人坐在了正位,孫榮和廖天成則在兩旁側身而坐。隨著一聲威嚴的堂威響起,包世榮被帶上堂來。文大人開口問道:“你詳述一下進香的經過,以及是如何勒索州縣銀兩的?” 包三公子在飯鋪時聽包興說過,相爺已經在各處打點囑託好了,審訊的時候不必推脫隱瞞,只管實話實說,相爺自有辦法解救他。所以,包三公子鎮定自若地回道:“生員奉祖母之命前往太原進香,聽聞蘇杭一帶名山秀水眾多,便想著趁此機會一邊進香,一邊遊覽。只因路上盤纏不夠,起初確實是在州縣借用。可後來他們都主動送程儀,並非我有意勒索。” 文大人追問道:“既然沒有勒索,那趙顯謨為何被罷官?” 包世榮不慌不忙地說:“生員不過是一介儒生,怎敢隨意干涉國政?他被罷官與否,生員並不知曉,想來大概是他自身才力不足吧。” 孫榮緊接著發難:“你一路經過那麼多州縣,到底勒索了多少銀兩?” 包世榮從容答道:“隨用隨取,實在記不清具體數目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