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德意志怎麼得 > 第125章 鉤直餌鹹,速來

第125章 鉤直餌鹹,速來(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從質子到千古一帝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不是死遁,我只是衝業績!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重生大明1635這個流氓太正經,女帝怒罵大奸臣帶著遊戲角色來凹凸世界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顯微鏡下的太平鎮

爭時那樣,毫無疑問地從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洛林發動進攻。

因此,1913年制定的法國戰備方案——即“第十七號計劃”(pn xvii)——便是要在戰事初期迅速向阿爾薩斯-洛林推進,構築堅不可摧的塹壕防線,以迎擊德軍。

隨後,在德軍戰力被削弱後,法軍便會發起大規模火力攻勢,並以“奮勇突擊”的精神進行反攻,奪回阿爾薩斯-洛林。

這便是法國所構想的戰爭藍圖。

當然,就像“第十七號計劃”本身那樣,法國人從未認真考慮過之後的事態發展。

但如果德軍並非從阿爾薩斯-洛林,而是繞經比利時直撲巴黎呢?

若是對此一無所知,法軍恐怕只能淪為一隻追不上獵物的獵犬,再一次將巴黎拱手讓給德國人。

“原以為德意志帝國繞道比利時的可能性極小,但是這個作戰計劃,是由前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施裡芬制定的?”

“沒錯,計劃的名稱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施裡芬計劃’。”

“果然,不愧是名震歐洲的戰略大師,差點讓我們措手不及。”

,!

霞飛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他的老友費迪南·福煦(ferdand foch)的話。這位老友原是陸軍大學的教授,不久前才晉升為少將,成為一名師長。

福煦曾勸他,過度執著於阿爾薩斯-洛林並非明智之舉,應該警惕德軍沿低地國家方向、甚至北部海岸的部署。

事實上,歷史上福煦就曾在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任教,與親法派的威爾遜探討英法協作時,就認真考慮過德國入侵比利時的可能性。

儘管當時尚無法判斷德軍是會進行全面進攻,還是僅作佯攻,但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這位未來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絕非浪得虛名,他此次亦對德軍繞道比利時的可能性表示憂慮。而如今看來,他的擔憂正是現實——德軍的確計劃在戰爭爆發時繞道比利時。

‘果然,我應該讓福煦擔任副司令(副總參謀長)。’

霞飛對此早有打算,可惜現實卻並不如人意。福煦的軍銜提升過於遲緩,甚至直到現在才剛剛成為少將。

這與法國第三共和國政府對天主教的強硬態度不無關係。自前總統埃米爾·盧貝推動政教分離政策以來,法國政府便對天主教採取敵視態度,而福煦恰恰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更別提他的兄長熱爾曼·福煦(ra foch)還是個得罪了政府的耶穌會修士’

所以福煦才在軍中仕途受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當然,他晉升緩慢也有其自身原因。當年普法戰爭爆發,福煦親眼目睹德軍鐵蹄踐踏阿爾薩斯-洛林,遂發誓要向德國復仇。正因如此,他拒絕了能快速升遷的殖民地任職,而是選擇留在本土,專注於對德作戰。

若非前總理喬治·克列孟梭(es clenceau)慧眼識才,強行讓福煦擔任陸軍大學校長,恐怕他早已在無關緊要的職位上蹉跎歲月,最終因年邁退役。

但克列孟梭在1909年已卸任,如今的戰爭部長阿道夫·梅西米(adolphe ssiy)與眾多政界人士一樣,對福煦的宗教信仰頗為忌憚。

因此他拒絕了霞飛讓福煦出任副總參謀長的建議,而是選擇了曾主導“第十七號計劃”的愛德華·德·卡斯泰爾諾(édouard de castelnau)。

當然,卡斯泰爾諾也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但讓霞飛頗感荒唐的是——這位新任副總參謀長,竟然是一位比福煦更為保守的天主教徒,甚至虔誠到了令同僚側目的程度。

有些法軍將領甚至戲稱他為“戰鬥修士”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冰河末世:越折騰活的越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