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不顧時人的反對和後人的詛咒,狠心地在中國北部而不在東部和南部修築萬
裡長城思想的根本所在。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思想的指導,才有秦始皇五次出巡遠行,四次走向東
海岸的具體行動。從東海岸的會稽嶺、琅琊臺、芝罘山,碣石島那高高築起
的樓臺上,透過秦始皇看海觀景、飲酒作歌的表層,不難發現他對那藍色文
明的幻想與嚮往。而樓臺與長城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修建,也絕非是他的
隨心所欲,兩種不同的建築格局昭示給後人的是同一主題:讓思想與智慧的
光芒射向更加廣闊的藍色遠方。
東晉史學家王嘉的著作《拾遺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
&ldo;有宛渠之民,自東海乘螺舟而至琅琊。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
浸入,故名滄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帝與之語及天
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謂此為神人也。&rdo;
在這一卷中,作者對宛渠民有極為生動、詳盡的描寫。宛渠民的滄波舟
可&ldo;日遊萬裡&rdo;,照明裝置極端先進,在夜間只需&ldo;狀如粟&rdo;大小的物體便
可&ldo;輝映一堂&rdo;,且這粟一般大小的發光物&ldo;若投之於小溪,則溪水沸騰,
沸沫流於數十里&rdo;。如此之先進的運載工具在當時的地球上是沒有的,那麼
這宛渠之民不是來自外星又來自哪裡?
當然,作者王嘉的這段記載,是距他約五百年前的故事。很難令後人相
信是歷史事實,但秦始皇思想脈洛的產生與發展與這些超凡的現象不無關
系。
縱觀秦始皇短暫的一生,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ldo;征服&rdo;二字上,並把人
類征服的天性發揮到極峰。當他用鐵腕在腥風血雨中扭轉乾坤,蕩平天下之
後,征服的慾望並未枯竭衰落,他把目標對準死亡,他要以自己蓋世威力,
向死神挑戰。
這個挑戰一開始就帶有極大的悲壯色彩,正如當年荊柯刺秦工一樣兇多
吉少,但他依然慷慨悲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程。秦始皇先是派徐福等人
到他一直嚮往的隱藏在蔚藍色中的神秘天國尋求藥物,隨之親自登船到海洋
中搏擊一切阻礙他取得勝利的力量。他的連弩射向龐大的蚊魚,同時也射向
了一條萬物生生死死,生死往復迴圈的真理。他把人類的天性發揮到極至,
以人本身固有的最大張力向自然界的法則發出了挑戰。
面對浩瀚的海洋和撲朔迷離的生死之城,他最終沒有成功並遭到了平生
最為慘重的失敗。死神以極大的報復之心,把他和他親手建立的帝國毫不留
情地扼殺了。
這一悲劇性的結局,深謀遠慮的秦始皇應該也早就想到了,為此,他的
陵墓修建工程才歷30 年而不斷。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行動才越發顯得悲壯和
令人驚心動魄。儘管他的海洋求仙夢最終走向了破滅,但在某種意義上說,
他的征服之舉,要比哥倫布在海洋中單純地發現新大陸要偉大得多,意義也
更深遠。
之所以說他偉大,是因為秦始皇以自身的毀滅做出了人類不滿於大自然
法則的束縛,而敢於同我們的頭腦中既成的認為不可能逾越的所謂真理抗爭
的範例。他的壯舉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所產生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