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前指揮部,不是起居室。
縱觀三個兵馬俑坑,不僅在建築形制上完全不同,而在陶俑的排列組合、
兵器分佈和使用方法上也各有特色。一、二號俑坑的陶俑都按作戰隊形作相
應的排列,而三號俑坑出土的武士俑則呈相向而立的形式出現,採取了夾道
式的排列。無論是南北廂房還是正廳,武士的排列方式均為兩兩相對,目不
斜視,呈禁衛狀。
一號俑坑的武士俑有穿戰袍者,也有的身披鎧甲,有的頭梳編髻,也有
的將髮髻高高挽起,而三號俑坑的武士均身披重鎧,頭梳編髻。其陶俑造型
魁悟強悍,面部神態機智靈活,充分顯示了古代衛士特有的性格特徵和威武
機智的精神風貌。當然,三號俑坑最顯著的特點當是兵器的不同。一、二號
坑有大量的戈、矛、戟、劍、彎刀之類的兵器,而三號俑坑只發現一種在古
代戰爭中很少見的無刃兵器‐‐殳。這種顯然不是應用於大規模廝殺的兵
器,首部為多角尖錐狀,呈管狀的殳身套接在木柄上,其效能只能近距離殺
傷敵人或作為儀仗。從大批殳的出土和武士俑的手形分析,三號俑坑的衛士
無疑都是手執這類的兵器兩兩相站
立。周武王九年,武王與姜子牙計議,決定東征伐商。周軍出發前,作
為統帥的姜子牙左手持金斧、右手執白旄,號令三軍將士。周軍紀律嚴明,
旗鼓整齊,當大軍開到黃河渡口孟津後,趕來參加伐商的諸侯竟有八百之多。
就在這時,姜子牙下令班師回朝。因為他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檢閱部隊的戰
鬥力量和試探諸侯的人心向背。姜子牙清楚儘管他的東徵得到眾多諸侯的響
應,但商朝的實力還比較強大,伐商的時機還沒有成熟,所以下令班師返回。
兩年後,殷紂王更加荒淫無道,不僅殺掉了自己的叔父比干,並且囚禁了貴
族首領太師箕子,商朝的一些貴族大臣紛紛叛商奔周,殷紂王不但失去了民
心,也失去了貴族的信任和支援。洞若觀火的姜子牙感到,滅商的時機來臨
了,在武王的授意下,他決定出兵伐商。然而,在出徵前舉行的占卜儀式中,
兆辭卻指出了&ldo;征伐將對周不利&rdo;的凶兆。恰在這時,暴風雨突然襲擊了豐
鎬,幾乎所有的大臣都為此感到恐懼和猶豫,紛紛勸說武王不要發兵徵商。
唯有姜子牙一人不信天命,堅持勸說周武王不可坐失良機。周武王終於被姜
子牙說服,命大軍即刻東征伐商。姜子牙率軍從孟津渡過黃河,各路諸侯也
紛紛率軍前來助戰。四千乘兵車浩浩蕩蕩地開往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列陣
討戰,殷紂王倉促武裝了七十萬奴隸和東南夷戰俘進行抵抗,雙方在牧野展
開大戰。姜子牙率領周軍將士沖人敵陣,商軍雖眾,皆無戰心,看到強大的
兵車將率潮水般湧來,自知難以抵擋。於是七十萬人一起掉轉矛頭,引導周
軍殺向商朝京都朝歌。殷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臺放火自焚,統治中原近
六百年之久的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在姜子牙大戰牧野,以周代商之
後的幾百年來,許多史學家對戰爭前的占卜儀式進行了研究。從史料可以看
到這種卜戰儀式最早源於史前時期的石器時代,殷代最為盛行,西周至春秋
戰國時期卜戰仍然是戰前的一項重要儀式。其占卜的方法是在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