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王湘綺與史館
湘潭王壬秋先生,耆年宿學,久為當道所佩仰。民國二年,奉大總統電召赴京擔任國史館館長。因病未能啟程。三年,又奉大總統電。其文曰:王壬秋先生鑒:前以史職奉屈高賢。企望來儀為日久矣。安蒲稽程,遂經寒暑。頃聞旌從頗快,遨遊所望,翩然準踐前約,敬當虛席以俟。勿令擁彗為勞,並盼速復。袁世凱巧叩。王君當即復電,其文曰:&ldo;北京大總統鈞鑒,承諭敬悉,即日首途,運叩皓。&rdo;先生奉電後,即日乘輪赴長沙,所帶行李,僅小箱一口,唯書籍古玩字畫等件共約二百數十箱。連日划船挑夫輾轉駁運,竭數日之力,尚未竣事。其長公子代懿、三公子代功,均隨侍,此外尚有男僕一人、女僕一人。抵省時,湯督即派員迎接,暫住府內,先生不允,乃改寓官書報局。日與湯跛公易豫程頌萬諸人作詩鐘為戲,往謁者不見,亦不復答。
次日,先生乘竹椅小轎至都督府,湯督出迎於門外。先生著開汽袍大袖對衿馬褂,方領馬蹄袖,緞靴荷包俱全,腦後垂小辮一條,長約一尺餘。先生本系禿頂,其髮辮早已無復存在,此次所垂之辮,乃用紅繩拈成兩股,形式與繩無異。有人戲問其故,先生笑曰:&ldo;我之裝束,亦西裝也,難道他人可以著西裝,我獨不能著西裝乎?&rdo;其詼諧有如此者。
湯督設宴於府內,為先生餞別,嘉賓滿座,多至四十餘人。每桌酒席,費用約需銀一百五十餘兩,系仿西餐辦法。凡中外嘉珍,如白燕、熊掌、鹿筋、玉面狸鱘、鰉山之類,凡屬著名珍貴之品,靡不羅列。是日,觥籌交錯,賓主盡歡,軍樂迭奏,竟日不輟,可謂極一時之盛雲。
先生旋起程,同行者為約法會議議員舒禮鑒夏壽田。是日絕早,城外河干一帶,軍樂之聲,不絕於耳。湯督暨各界送行者絡繹於道,湯督特派華盛輪船為之護送,行至嶽州,又奉大總統電令,派第三師長曹琨酌帶軍隊,親自護送到京,俾沿途一帶妥為照料,先生於是安抵京中。
居京數月。一日,參政院開大會,湘綺亦出席,人疑其以是日行閉會禮。故惠然肯來,有以之詢諸湘綺者,湘綺曰:&ldo;我今天到會,乃是為與諸君話別而來。&rdo;聞之者亦初不介意,旋與其媳之兄遇,告以須回湘。其媳之兄為誰?授勳四位之楊度也。楊即詢以幾時動身,王答以明日早車。楊曰:&ldo;屆時我到車站送行。&rdo;當時彼此固無他話也。
迨次日楊到車站,王忽曰:&ldo;我有一件事託你。&rdo;楊問何事。王曰:&ldo;國史館的印,擬請你替我收存,我已辦了諮文,送到你公館裡去。&rdo;楊愕然曰:&ldo;別的事還可,印信我怎麼能夠收存?&rdo;王曰:&ldo;某某要我將印交與他們,我不放心,故爾託你。&rdo;楊見王說不明白,而車又將開,無可奈何,只得承認。及回至寓所,果然見有公文一角,私函一通,及國史館印信一顆,置在几上。楊以此事豈能私相授受,躊躇久之,乃想到呈明大總統請示辦法。其最有趣者,王之諮文中,有諮請貴京堂右諮楊京堂之語,蓋楊在前清末年曾賞過候補四品京堂,而王但知其前清之官銜,而忘其民國之官銜也。
楊請示總統之呈文,除首尾加一二例語外,中間即照抄王之原諮,一字不易。呈上後,總統批令亦不好怎樣著筆,只令楊代理國史館長。楊奉批後,以為此明是叫我代王看守印信而已,館中諸事,遂亦毫不過問。未幾有某事發生須用印,楊不肯負責,乃特添一副館長,而楊遂以代理國史館長一變而為國史館副館長矣。此關於湘綺棄印潛歸之趣談也。然而湘綺在國史館之趣談,猶不止此。
王所下之館飭,與各官署不同。無論有幾件事,皆接連寫去,並不分開,其對於館員之館飭,動曰:&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