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透明的心思(第2/4 頁)
當然,大家也沒有把他當回事。
若非需要團結的理由,一個八歲的孩子真的無足輕重,接下來議事也證明了這點,根本沒人在意趙昰的反應。
第一件事上,陳宜中與陸秀夫就發生了分歧。
陳宜中認為溫州太近,元兵旦夕即至,應當南下去福州。
陸秀夫認為大家留在江心寺上,船隻足夠,元兵來了可以立刻跑路,不妨停留幾日等待後續軍民前來匯合。
而張世傑認為有甌江之險,溫州城固,可以據守。
至於文天祥,議和被拘押,估計還在跑路中。
三個大佬口水橫飛,互不相讓。
這就是趙宋朝廷,大臣們不能說不忠心,只是很難達成共識並有效決斷,從國朝初立便是如此,所以先是幹契丹不成反被操,接著被党項人幹,好不容易契丹沒了,又被女真人幹,最後被蒙古人幹。
時至今日,國之將亡,仍然在吵。
趙昰就安靜地看著,並不發表意見,主要是沒人看他一眼,估計說了也沒人聽。
好在,楊氏居中調和,三人暫時放下了爭議,轉而商量下一件事情。
效高宗故事,奉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說白了就是把旗號打出來,讓世人知道趙宋還沒亡,好號召大家繼續跟蒙古人幹。
這點沒什麼異議。
當初宋度宗趙禥駕崩,大家還能為立嫡立長鬧上一鬧,如今兩個都是庶子,另一個趙昺才六歲,談不上賢不賢的,只能是立長。
趙昰估計,最主要是生母楊氏和國舅爺楊亮節不可能同意趙昺成為今日的都元帥,明日的皇帝的。
看大家商定,趙昰決定彰顯一下存在感,便問道:“何不直接登基稱帝,以定名位?”
大概是沒想到小透明會突然說話,眾人都呆了一下。
楊氏最先反應過來,連忙拉了趙昰一下,說道:“諸位相公自會安排妥帖,大王無需多言。”
都開口了,趙昰自然不會閉嘴,不然怎麼顯示存在感?一直當個透明人,談個屁的逆天改命。
沒給大臣們解釋的時間,趙昰搶先說道:“靖康時,二聖困於汴京而高宗流於外,為統合天下兵馬而賜天下兵馬都元帥職,待二聖北狩,皇太子隨行,國家失主且無人可繼大統,高宗進帝位。
今前皇舉國降,必然北狩,國已失主而不可一日無主,何必先就天下兵馬都元帥而後進帝位?
國事危急,當芟繁就簡,直進帝位,以振官吏軍民信心,再戰敵虜。”
臥槽~這臉皮可以啊,大家不由驚歎。
自古以來,都是別人上勸進表,然後來個三請三辭,誰見過自己要一步到位的?
哦,草頭班子有,但都是歪瓜裂棗,隨手就被滅了的。
不過,為什麼非要先當天下兵馬都元帥呢?似乎除了趙構的故事,也沒別的理由。
見大臣們沉思,楊氏躬身行禮,說道:“妾身管教無方,致使大王胡亂言語,諸位相公莫要見責。”
“不敢。”大臣們側身讓開回禮。
趙昰起身躬身行禮,說道:“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今賊虜環伺,身死國滅只在旦夕,請諸位相公以國事為重,同商此事,早早定奪。”
果然,大臣們緩過神,立刻議論起來。
只有國舅爺楊亮節行禮,哭著說道:“大王聰慧睿智,有英主之風,國朝後繼有人,何愁大事不成也!”
趙昰錯愕,不禁看向了楊氏。
楊氏虛抬雙手,說到:“楊侯快起,大郎年少無狀,偶得靈光而已,莫要輕誇,免得驕矜自滿,反而壞了大事。”
“貴妃此言差矣。”楊亮節抹著眼睛說道:“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