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人多地少的矛盾(第1/3 頁)
日落時分,趙昰回到了州衙,一干文武都在。
落座後,趙昰說道:“皇天庇佑,諸卿未有傷亡,否則朕必悔恨。”
陳宜中說道:“陛下天命所歸,臣等得陛下庇佑,因此無礙。”
文天祥說道:“臣等死不足惜,然陛下身負社稷,當以自身安危為念,不可輕赴險地,但有閃失,國家傾覆不可挽回,必將遺恨千古。”
趙昰回道:“朕已知,以後不會如此孟浪。”
閒話說完,開始正題。
陳宜中拜下,道:“張望北負皇命,卻不能履職,幾致大禍,罪在不赦,請陛下嚴懲。”
張望北為溫州防禦使,對溫州防務負主責,卻差點丟了城池,罪責不淺。
趙昰思考了一下,說道:“其死戰不退,手刃元虜數十至重傷,然功不抵過,去御前禁軍都虞候並溫州防禦使之職,再削加官,以帶御器械領禁衛營指揮使,隨侍左右。”
“陛下聖明。”陳宜中沒有窮追猛打。
張望北確實驍勇,若是論罪處置,定然涼了人心,再說了,多少也要考慮一下張世傑的感受。
張雙國又拜下,道:“臣提舉皇城司,卻不能查探敵情,有負皇恩,請罪。”
說起來也是冤,皇城司連辦公地點都沒能選定,業務更不用說,沒能發現劉深偷襲情有可原。
然而,失職就是失職,無可辯解。
趙昰敲著扶手思考了一陣,說道:“去官去職,權判皇城探事司事,將功補過罷。”
“臣謝陛下寬宏。”張雙國拜謝。
趙昰擺擺手,示意張雙國起來後,說道:“且說說詳情。”
張雙國說道:“臣審問俘虜得知,因陛下登基,而劉深攻青田不下,虜酋忽必烈令荊湖路行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崔斌領兩萬軍南下。
其抵達後未曾聲張,前線仍立劉深旗,而劉深本人遴選三千精銳由上游渡河,尋小道潛行至城外,發起突襲。
有叛逆餘慶,餘季三子,因在外遊歷而逃脫法網,怨懟在心而投元虜,為劉深引路避開屯兵而至。
城內叛逆乃是潑皮無賴,平日結社橫行城內,元虜細作以高官厚祿收買,使之為內應。”
“收田之後患長久,皇城司不可不察。”趙昰又道:“區區一叛逆能尋小道,朝廷坐擁幾十萬百姓而不能察,何因?諸卿思量之。”
陸秀夫說道:“陛下,臣定當走地方,詢鄉里,使外圍防線再無遺漏。”
城外三千軍隊駐紮要道,防的就是敵軍突襲,沒想到還是被鑽了空子,說到底,還是將軍們沒想到請教百姓,否則怎麼可能漏掉能行三千軍的小道。
“昨日,朕微服私行,見一曰赤膊社者,堵塞城門阻截建房者,軍兵驅散後搶掠磚頭,管中窺豹,可見社團之害。
今又有社團甘為元虜內應,刺殺王駕,罪在不赦。
然,百姓捨生忘死護駕有功,其中必有社員,忠義可見。
詔令州縣,清查城內各色社團,忠義良善之輩給予牌照,為非作惡者全部取締,即日起,結社須得官府准許,有司商議細則。”
“臣奉詔。”陳宜中應下。
有宋一朝,民間結社之風盛行,同好結社的比如蹴鞠之齊雲社,同行結社的比如妓子之翠錦社,各行業各人群都有。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自然免不了赤膊社這樣的,大惡不做,小惡不斷,就說搶幾塊磚頭這樣,官府又怎麼治罪?
想到此處,趙昰補充道:“秘密結社者,以社聚集而行惡者,頭領誅,附從者流放海外諸島。”
陸秀夫道:“陛下,是否過重?”
陳宜中說道:“亂世重典,且有刺殺王駕,內應元虜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