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苦一苦百姓(第1/2 頁)
“我兒說啥?”
張之極以為自己聽錯了,畢竟自己這兒子是什麼貨色,沒有誰比他這個當爹的最清楚。
上啥他都不吃驚,哪怕是老母豬他都能接受,唯獨這個上進讓他差點繃不住。
“爹,兒想上進,咱祖上為先皇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兒怎可天天流連於風花雪月,做這等辱沒先人的事?”
張世康回答的字字鏗鏘,彷彿生怕自己這老爹不信似的。
張之極愣了一下,手裡的茶碗啪的一聲掉在地上,見鬼了似的,瞪大了雙眼與孫氏對視一眼。
孫氏眼睛紅紅的點了點頭,張之極嗷的一嗓子就哭了。
“兒啊!”
那模樣如喪考妣,欣慰而又不太敢相信,哭著哭著卻又笑了。
張之極抹了一把眼淚,走到張世康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兒只要有這份心,祖上先人在天有靈也當寬慰。
但是……”
“爹,兒是真的想上進啊,沒開玩笑。”
一聽這語氣,估摸著老爹又要埋汰人,張世康趕緊將他接下來的話打斷。
他知道這一家子人沒那麼容易相信他,畢竟他打小乾的事跟上進不能說息息相關,只能說毫無關係。
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不過他沒工夫一一給家人解釋,就算解釋他們也不會相信。
“如今朝廷國庫空虛,內外皆是勁敵,四處都在打仗,兒作為勳貴子弟,難道不該披堅執銳,為朝廷為陛下分憂嗎?”
如今的大明可謂內憂外患,關外的建奴動不動就寇邊,時不時就能從長城的犄角旮旯摸進來,在關內一陣劫掠。
關外的局勢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薩爾滸之戰丟開原、鐵嶺,渾河之戰丟瀋陽、遼陽。
再之後大淩河之戰等一系列敗績,使得大明在關外只剩下關寧錦這一道防線。
而關內農民軍叛亂愈演愈烈,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次次被打敗,又一次次變的生龍活虎。
正應了尼采那句老話,那些不能擊敗你的,將使你更強大,如今的農民軍可謂越挫越勇。
從剛開始的幾千官軍追著幾萬農民軍打,到現在兵力相當都經常吃敗仗。
除此以外,大明整個北方天災不斷,旱災、蝗災、鼠疫,將大明這艘四處漏風的破船折騰的搖搖欲墜。
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見張世康真不是在開玩笑,張之極心中感動之餘,讓孫氏以及其他下人都退下,屋子內頓時只餘下他們父子三人。
“難得我兒關心國朝局勢,確如你所言,如今朝廷的確已經困窘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不過朝廷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即便是為父上朝,也經常是如履薄冰,能不說話便不說話。
唉,這裡頭的水,深著呢,不是一腔熱血就能成事兒的。”
張之極嘆了口氣,臉上露出憂慮的表情來,正是因為在其位,才對目前的朝廷深感無力。
尤其是官員之間的互相攻訐,這與早些年的黨爭還不一樣。
如今雖然是東林黨一家獨大,但其內部也是誰都不服誰,為了把對手拉下馬,即便耽誤戰事也在所不惜。
作為勳貴領袖,不論是張之極還是成國公、定國公,對文官都是敬而遠之,官員之間的攻訐也是能避就避,實在避不開就裝糊塗。
大明自土木堡以後就一邊倒的重文輕武,到了如今,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了,明哲保身也是迫不得已。
對於兒子突然的轉變,張之極欣慰歸欣慰,但卻並不希望張世康莽撞的鑽進朝廷這個大醬缸。
一腔熱血值得勉勵,可曾經朝廷裡一腔熱血的官員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