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範圍主要是佔有今臨潼縣境內的渭河以南地區。隔河,北與高陵、櫟陽相接,
南以驪山為界,與藍田為鄰。東西因有零河、臨河,分別同鄭縣、芷陽接壤。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因陵而設的麗邑,其城址當於始皇陵不是太遠。
陵邑的設立是秦始皇的一個創造,也為以後的漢代所繼承。因服從修陵,
便於管理是其產生的根本,所以它不完全是行政區劃性質的縣邑,而是獨立
性較強的陵邑。據史料載,設定&ldo;麗邑&rdo;時,秦王政正處於29 歲的中年時期,
他已經歷了&ldo;親政&rdo;後的7 年政治鍛鍊,剷除■■、呂不韋兩大勢力集團後,
任用李斯為客卿,封尉繚為國尉,並積極採用韓非的理論,使一大批法家人
物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十三年(公元前234 年)起,秦始
皇攻趙,定平陽、武城。十六年(公元前231 年),韓、魏獻地求和。這時
的秦始皇雄心勃勃,為了使&ldo;統一海內&rdo;和&ldo;穿治驪山&rdo;兩大事業同時順利
進行,他想出了設定&ldo;麗邑&rdo;的辦法。由於&ldo;麗邑&rdo;的設計,使陵墓的修築
工程可以更具程式化和組織管理專業化。
歷史上的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 年),秦國正處在向東方諸國發動
最後攻勢的前夜。就在這一年,秦國開始了兩件大事並行的宏偉計劃。一是
&ldo;初令男子書年&rdo;,二是設定&ldo;麗邑&rdo;。前者是透過登記年齡,旨在擴大兵
源和徭役。後者則是為瞭解除後顧之憂。兩件事雖不能同義而喻,但用意卻
是一致的。由於這兩件大事的具體實施,秦國才得以把注意力完全投注於戰
爭,並以疾風掃落葉之勢,於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滅韓;十八、十九年
(公元前229 年‐前228 年)攻趙,並俘虜了趙王遷;二十、二十一年(公
元前227 年‐前226 年)伐燕;二十二年(公元前225 年)王賁率軍滅魏;
二十二年(公元前224 年)大將王翦出兵滅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年)
滅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滅齊,從此統一了全國。秦國發動的吞滅
六國的戰爭雖長達十年之久。但&ldo;驪山&rdo;的陵墓工程卻秩序正常,並未因戰
爭而受到影響。這說明&ldo;設麗邑&rdo;的重要作用和秦始皇的深謀遠慮。
由於秦國在戰爭中的節節勝利,這就為驪山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和人力、技術資源。秦自商鞅變法之後,歷代國君包括秦始皇在內,對佔領
區都實行了&ldo;徙民&rdo;的傳統政策。在被徙者中,一部分是被赦免的罪犯,一
部分是當地的舊勢力人物。而徙民的辦法通常採取兩種:一種是遷居,遷居
到佔領區的人,既有赦免了的罪人,也有招募來並賜予爵位的人。另一種是
&ldo;出其人&rdo;,即把一些舊貴族和商人遷出本土。或是從原來的甲地遷到乙地,
或者乾脆把他們遷徙到秦的本土給監管起來。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他把全國範圍內的財力、物力和人
力都動員起來,除北築長城、南戍五嶺的國防工程以外,還在首都周圍展開
了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