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誇大成果(第2/2 頁)
澈有心仔細核對。
隋朝官方資料注水到了何種喪心病狂的程度,人口不能具體統計,但可以拿田畝舉例說明。
隋朝開皇九年,墾田4940萬頃,而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也就是人口達到峰值的這一年,有田1430萬頃,不足隋朝開皇九年三分之一。
到了隋煬帝中期,田畝資料更是達到駭人聽聞的5585萬頃,是2015年中國耕地面積兩倍以上。
而朝廷是要根據這些虛假的資料徵納稅收,田稅以外,還有人頭稅、戶稅等等。
資料可以虛報,但國庫收入不能少,最終不還是轉嫁在了泥腿子們的頭上,世家大族們可不受這份委屈。
原本派去各州督促的總管府書吏,是擔心各地州郡官員不肯盡心辦事。
只是沒想到他們為了政績,太過用心。
得到書吏們回報,崔澈終於確定,這份清查資料,無論隱戶,還是田畝,摻水都十分嚴重。
在廂房裡猶豫許久,他終於還是找到了楊廣。
“子澄是認為各州刺史弄虛作假?”
“不敢欺瞞殿下,據書吏回稟,許多州郡存在誇大之詞。”
崔澈回答道。
“子澄是想徹查此事?”
楊廣皺眉沉吟道。
崔澈心中一緊,他當然明白其中關節,見楊廣如此模樣,便不再堅持:
“澈此來只是告知殿下此事,至於如何行事,但聽殿下吩咐。”
楊廣這才舒展了雙眉,此間早已屏退佐吏,只有他們二人,楊廣不懼與崔澈實言:
“其中真偽,我並不在乎,重要的是能拿出一份讓父皇滿意的答卷。”
說罷,在記錄有清查資料的公文上蓋下總管印信。
崔澈瞭然,地方州郡官員虛報資料自是為了收穫政績,而楊廣又何嘗不是要向楊堅邀功。
至於底層百姓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誰又在乎。
朝廷還等著要錢咧。
當今天子,那可是輕徭薄賦的好人,沒見給每一畝田地,每一個丁口,訂下的稅額都不高麼,至於百姓們實際上承擔了多少稅額,史書可不會寫上去。
崔澈拿著公文走出正廳,找了一名書吏命他找信使送往長安。
多漂亮的一份答卷,想來楊堅與朝堂諸公都會滿意的。
崔澈知道不可能會有人拆臺,否則開皇九年的誇張田畝又是怎麼來的。
只是長史廂房,崔澈低頭看著自己這身四品官服,陷入了沉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