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提攜後進(第2/2 頁)
崔澈清楚的知道,要想打破關東人的身份壁壘,在隋朝只有兩個視窗期,一個便是楊堅奪權,也就是發生在現在。
另一個便是楊廣奪嫡,要成功還得等待二十年。
崔澈等不了二十年,若是錯過了楊堅奪權,以他關東人的身份,在將來的伐陳之戰中也得不到多少機會。
隋唐時期有一個特有名詞,叫作關中本位,尤其是隋朝,楊堅因尉遲迥叛亂,河北各地響應,自此對關東多有防備。
哪怕崔澈刻意結交楊廣,也很難在伐陳之戰上派上大用場。
眾所周知,楊廣只是伐陳一役名義上的統帥,畢竟滅國之功,外姓臣子誰拿都不合適,沒見韋孝寬都在恐懼功大難賞。
因此,崔澈只得抓住楊堅奪權的機遇,但他只是一個十一歲的少年郎,楊堅憑什麼要把他納為潛邸之臣,助他打破身份壁壘。
崔澈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才有了鄴城一行。
為弟弟解答了疑惑,崔弘度語重心長道:
“以後可以與他多走動,此人絕非凡品。”
小小年紀兼有膽識、見識、才能,又攀上高枝,成了潛邸之臣,打破身份壁壘,前途自是一片光明。
崔家兄弟談論崔澈的同時,韋孝寬也向崔澈問出了心中疑惑:
“你為何如此急於求進?”
崔澈迎著韋孝寬審視的目光,坦然道:
“長者有問,不敢隱瞞,逃離長安前一天,也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與他說起了一件事。
“四年前,澈聽好友竇威透露,神武郡公將以射屏招婿,清河郡公之子楊玄感邀我同往,為求淑女,澈在家中苦練射藝。
“然而招親之日,卻聽玄感告知,只許國公子弟登門應試,澈倍感屈辱,於是奮發,日夜苦讀不倦,望博取功名,再不受人輕視。”
韋孝寬聞言瞭然,或許是人老了,就喜歡提攜後進,左右無人,韋孝寬勉勵道:
“你不會虛度此生,必當有所作為!”
“韋公期許,澈銘記於心。”
崔澈鄭重行禮道。
說罷又向韋孝寬提出一個請求,今夜放他返家,處置那些背主家奴。
韋孝寬自無不許,舉手之勞便能賣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
自己很老了,崔澈年紀又太小,不可能指望他來還今日的人情,但韋孝寬還有子孫,將來的事誰又說得準。
面對這般驚才絕豔的少年郎,又何吝施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