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身佩的青銅劍,可劍身太長,連抽三下都沒有出鞘。在這緊要關頭,
一個宦官大呼:&ldo;王負劍!&rdo;秦始皇聽到喊聲,猛然醒悟,將佩劍推到身旁
斜抽出來。隨著寒光閃過,荊軻的左腿被斬斷,血流如注。荊軻躺在地上,
忍住傷痛,用力將匕首向秦始皇擲去,但未能刺中,秦始皇揮劍連砍荊軻數
劍,荊軻絕命身亡。作為副手的秦武陽也被宮廷衛士隨之剁成肉泥?
如果秦武陽不是因膽怯而改面色,和荊軻一起去刺殺秦始皇,那麼中國
歷史的程序將重新改寫。可惜他沒有做到,只以其自身的悲劇給後人留下不
盡的感嘆和惋惜。有詩云:
廿歲徒聞有壯名,
及令為副誤荊軻。
是時環柱能相副。
誰謂燕囚事不成!
隨著這場悲劇的結束和歲月的流逝,人們對秦始皇所佩寶劍提出了種種
疑問,為什麼在繞柱奔逃時抽不出劍?負劍抽出又是怎樣的一種動作?他的
劍何以鋒利到足以將荊軻左腿斬斷的程度?
一號坑秦代寶劍的出土,使千百年來的秦王負劍斬荊軻之謎迎刃而解
了。
從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劍作為一種兵器,起源於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大約在殷代之前就開始使用,西周時傳入中原一帶。從長安張家坡西周墓出
土的劍來看,全長僅為27 厘米,並帶有極大的原始性。即使是春秋時期,中
原地區的銅劍也為數不多,且劍身短小、形同匕首。這時南方的吳越之地,
銅劍鑄造業卻發達起來。從已出土的吳王光劍、吳王夫差劍都不失為天下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