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胡太監2(第2/4 頁)
為胡太監開礦。
於是胡太監就派了侄子胡義帶著五百甲騎過去找場子,又怕侄子剛來榆林,鎮不住自己手下這些驕兵悍將,又把霍秉義派過去給侄子當副手。
霍秉義心中非常焦躁,他家在榆林鎮經營了七八十年,對於這邊牆內外都是非常熟悉。這兩年跟了胡太監,因為霍秉義有文化,深得胡太監喜愛,所以經常幫著胡太監處理一些公文。
這榆林鎮內外事務,霍秉義大多都是知道的。他一看那明晃晃一千五百副鐵甲,就知道壞了,立即命令部隊後撤,結果還是沒來得及,被敵人奪了馬,自己被圍在了當地。他剛才仔細看了那些鐵甲騎兵,都前後兩片扣在一起的板甲。這在明軍都得遊擊將軍以上才有可能裝備,因為這種甲價格貴,維修起來更貴。
所以明軍一般使用的鐵甲都是扎甲,就是棉甲或皮甲外面密密的縫上鐵片,這種甲的優點是價格低維修方便。
整個榆林鎮可能都找不出五十具像這樣的板甲來。榆林地區所有鐵甲加起來也就兩千來具。要知道整個榆林鎮可是有著一個巡撫,一個監軍府,兩個總兵,五個副將,十來個參將,二十幾個遊擊將軍,號稱總兵力七萬人。
這些鐵甲明顯不是榆林鎮的,那就是韃子的。
,!
擁有一千五百付鐵甲的關外部落屈指可數。都是擁兵數萬的特大部落。
比如那個號稱擁兵三十萬的成吉思汗(明朝稱為察哈爾部,是鐵木真的嫡系後代,駐地查干浩特,後世的赤峰白城地區,察哈爾部在蒙古語中是中央部落的意思)也不過兩千付鐵甲。根據監軍府的資料顯示察哈爾部人口大約在四五十萬,騎兵八萬,擁有甲冑萬具。
一千五百付鐵甲,至少是一個超過兩萬人的大部落了。霍秉義如何不懼。
而且看著敵人也不著急進攻,顯然是有恃無恐。
胡義帶著身邊幾十騎試圖衝過來救援霍秉義。都被禾木丹趕開了,禾木丹一看他們都是些皮甲騎兵,也就不追趕,驅趕走了就好,然後就一心一意的圍著霍秉義。
反正霍秉義沒有馬也跑不了。
霍秉義連忙揮舞旗幟,讓胡義快走,現在只能讓胡太監出面才有可能壓住禾木丹了。
胡義沒看懂,但是他身邊的人懂了,拉著胡義就直奔榆林城。
禾木丹現在也不急,派了兩個百人隊下馬,在極限距離上和霍秉義對射。
去賺霍秉義的箭,一般一個弓手身上最多兩壺箭,一壺20支,兩壺箭不過四十支,反正自己人都是鐵甲鐵盔,距離又遠,中個一兩箭也不致命。正好順便練練膽量。
又派幾個百人隊不停裝作衝鋒,吸引霍秉義射箭。
現在弄的霍秉義進退不得,對射減員倒是不大,但是不停有人受傷,受傷的人,一會怎麼撤離?
經過禾木丹派人反覆衝擊,霍秉義箭矢消耗極大。不過半個時辰,兩壺箭就被消耗一空。
霍秉義嚥了一口口水。對面也停止了射箭。那些步兵也推進到了50步內。
禾木丹招呼張富貴帶人出來挖壕溝,準備將霍秉義這幾百人圍死在這裡。
霍秉義只能眼睜睜看著張富貴坐在椅子上指揮著一眾俘虜挖壕溝築矮牆。
然後霍秉義就驚訝的在挖溝的人群中看到了一眾老相識。憨子頭,宋大麻子,飛毛腿,李金剛,黑皮,麒麟臂,小旋風,快馬張三這都是麻總兵和麻副將的手下親兵。怎麼跑這裡挖溝了,還這麼積極。
一眾俘虜自然積極賣力,好容易看到老對家落魄了,還不得趕快踩上幾腳。
壕溝很快就成型了,不過霍秉義也放下了一切幻想,就等著胡太監了。
但是矮牆建成,禾木丹立刻命令霍秉義投降,要不就要用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