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碼頭經營 表妹橫禍(第2/3 頁)
白的,只是要你與王樸決裂,從此老死不相往來,只要你告發他,他必定恨你入骨,從此就不會再來糾纏你我,我們便能安心在一起長相廝守。”
“是嗎。”秦金玲有些不解,又有些心動,她還是不太放心,問道:“那我的名節怎麼辦,從此我哪裡有臉去見人。”
“我們以後就到南方去了,你不說,我不說,誰能知道,再說這件事從頭到尾,我都一清二楚,怎會疑你,為了我,你受此委屈,我心裡自然是明白的。你是個守身如玉的好姑娘,將來也會是個好娘子。”
“嗯,只要你不疑我就好。”秦金玲掛滿淚珠的臉上羞澀一笑,聽了情郎的這番肺腑之言,心裡甜滋滋的。
從小長於深閨之中,不識生人的秦金玲以為這封告發信送出去的後果只是與王樸絕交,她本就十分痛恨這個表哥,故而沒有過多猶豫,回房便寫好交給陳名夏。但是此時王樸已經是一支募兵的節將,大明朝廷對待募兵一向十分慎重,因為這種軍隊戰力強,又是隻認錢的僱傭軍,萬一造反後果極為嚴重。
山西監察御史孫榆見這封信涉及一個募兵節將,立刻便五百里快馬急遞御史臺,第二天就上了廷議,普通百姓都知道生不入公門,死不入地獄,更何況這封信捅了天,被承上了金鑾殿,想太原秦家這種毫無根基的小門戶焉能承受隨之而來的風暴,廷議必涉及黨爭,而一旦涉及黨爭就很難善罷。
“臣左都督王威啟奏,當時小兒王樸因過錯被臣嚴懲,打昏厥了兩次,在太原養傷兩個月不能下榻,信中所言純屬汙衊。”左都督王威急了眼,急忙出列承奏。
“臣禮部侍郎徐光啟複議。王樸有才,恐惹人妒忌,設計陷害。”禮部侍郎徐光啟出列力挺王威,朝堂上微微騷然,東林黨居然跟武職勳貴搞到了一起,這是什麼情況,他們不是一向不合嗎。東林黨能在歷次黨爭中力克浙黨、楚黨、齊黨、秦黨、閹黨,打遍天下無敵手,靠的就是全心全意黨爭,心無旁騖,不計後果。就是狹路相逢無節操者勝。很快一眾東林黨也紛紛出列複議,此時東林黨在朝堂上人多勢眾,號稱眾正盈朝。
崇禎想起前段時間關於平陸縣剿賊的那三份搪報,戰雖打贏了,但賊頭跑了兩個,監軍御史黃大虎在搪報中痛斥王樸用兵呆板,暮氣不可教。縣令陳士良的搪報則是盛讚王樸善練兵,神甲營酷似魏武卒,慣於憑力制敵。王樸的搪報羅列了數字,如流水賬一般,最後還有對自己失誤的反省。給他的印象是王樸人如其名,樸實無華,既沒有多大本事,也不弄虛作假。崇禎對王樸的印象不錯,能練兵還老實的武將用起來更放心。
“罷了,王樸平賊有功,賞銀還未議,就要議罪,人家會寒心的。”崇禎下了定論,廷議轉到了下一個議題。
東林黨的黨爭風格是不動手則矣,一旦動手就如獅子搏兔,必盡全力,絕不給敵人翻身的機會。很快錦衣衛就來到太原,秦家上下五十多口人就被下獄,論罪流放海南,主犯秦金玲更被賣入教坊司,倒黴的山西監察御史孫榆也被論罪革職。
王樸震驚之餘,決定親自到太原教坊司贖秦金玲,他不敢想象從小嬌生慣養的小表妹如果在那種地方受辱,該承受何等痛苦。
然而當王樸帶著銀子日夜兼程趕到太原,問了教坊司才知道,秦金玲已被人高價買走,買主竟是老仇家本城的參將龔文達。明知上門要人必會受辱,可王樸實在沒有法子,只能硬著頭皮進了參將府。
“龔大人,咱們同朝為官,駐地又近在咫尺,以後難免有並肩禦敵,相互扶攜的時候,今日王某有所求,秦家妹子聽說就在貴府,只要龔大人肯開個價讓給王某,這份人情就算我欠下,將來賊軍萬一從陝甘打過來,太原告急時我必定親自率軍來救,戰場上還你人情。”王樸信誓旦旦的說道。
“王節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