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正視我,以共同的未來。(第3/7 頁)
自己的所作所為和對錯根本不掛鉤。
可兩者都是那樣的固執,她們寧肯相信自己是被背叛了,是被怨恨了,也不願意去追究那個真正醞釀錯誤的人。
赫爾菲斯的理想是創造一個原生社會,他想讓每個人類都擁有自我意識。
他想讓規則迴歸原始,讓人類從更廣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存在。
可這太遙遠了,而且在那個人類秩序已經形成並且早已根深蒂固的時代而言,這是荒謬的。
在庫倫貝爾學院中心校區,在那個懸掛所有歷史名人的名人堂,卡捷琳娜和隱晦的天才的赫爾菲斯相遇了。
自此,彷彿命中註定一般,兩人的命運緊緊纏在一起。
兩人展開了一場如討論的辯論。
“人類的腳步是慾望推動的。”
“人類的歷史是由少數人的理智鑄就的。”
赫爾菲斯執前者,卡捷琳娜執後者。
在當時的所有圍觀學生中,赫爾菲斯所持的觀點是被所有人駁斥的。
眾人以為,人類,無論是歷史還是智慧,他們並非是普遍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被少數勇於突破勇於創新的人發掘的,是覺醒的,是探究的,是人必須擁有一定對世界的認知基礎才能延伸的。
卡捷琳娜,這個在當時被校內外所有人一致認為的最高天才,被稱作是集創世主智慧於一身的人。
她所持觀點面相赫爾菲斯的觀點,很明顯是碾壓性的,可她卻被當時這個籍籍無名的赫爾菲斯抨擊的一展無餘。
“人類自始至終的誕生和創造都是為了慾望,成就歷史的,並非是少數人的理智,而是多數人的錯誤。”
人類是一個容易犯錯的群體,而之所以沒有招致毀滅,就是因為在這其中有著能夠化險為夷的理智人物。
諸如庫恩,諸如霍利卡登,諸如巴倫比斯凱恩,奧倫西斯,他們的出現在西方歷史中,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推動著時代的延伸。
黑日計劃,霍亂時代,虛空降臨,這些險些將西方國度毀滅的災禍,唯有最後一個不是來自於人類之手。
而它,卻又彷彿隱約暗示著造物主對人類的懲罰。
慾望是萬惡之源,同時,也是所有美好的起點,人可以拋棄單一的愛,卻永遠也無法捨棄慾望,而之所以能夠捨棄慾望,也只不過是有了更高的追求。
無論是物慾橫流的社會,還是競相爭奪的世界,人類起點始於慾望,人類進步始於慾望,這一切包括歷史,都來自於慾望。
從最開始人類看到火焰的一刻,他們的慾望就誕生了。
想要更亮一點的,想要更溫暖一點的,想要更強大的,想要支配,想要搶奪,想要毀滅。
如果要把多數人的追求和嘗試得出的結果,戴在那些個最後只是微微付出填滿後成功的人頭上,那這對於一個社會環境,是不利的。
如果要把一個人的價值放的無限大,那麼這對於其他人的存在,是一種貶低。
世界沒有英雄主義,又或者世界就是英雄主義。
人的追求,創造,捨棄,都源自於慾望,理智只是讓人避免犯錯,可只有犯錯,才能積累經驗,可這不代表他可以憑藉自己所擁有的吞併多數人的努力。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如果一個小偷盜取成功的果實,最後展示出來,那他就被眾人信以為真的奉為成功者,那知道真相的人還會願意實踐創造嗎?
如果人人都只想坐享其成,那還會有人願意勇於奉獻嗎?
如果事事都可以只看表面就做定奪,那還會有人願意追求真理嗎?
用一部分人的結果去扼殺所有人的過程,這是自私的,褻瀆的,更是邪惡的。
它吞沒的不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