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其它的,交給我(第1/3 頁)
“按照圖紙批次雕刻玉器,與老一輩的藝術理念衝突了。”
須寅清不鹹不淡的說道。
在這個玉雕要講究個人風格,沒有個人風格就無法出名的時代,商雅反其道而行,竟然試圖把玉雕工匠打散,讓他們分工合作,千人一工,簡直是違背整個傳統玉雕寒行業的理念,與整個行業為敵。
老一輩玉雕大師們從來都是追求高遠,要做就做最頂尖的。
‘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
無詩、無話、無禪、無意境不治。
他們只願意寧願三年磨一玉,怎麼可能會允許一群玉雕工匠磨掉自身個性,去分工合作呢?
“改變固有思路總是很困難的。”
商雅長舒了一口氣,繡眉微蹙。
“但手工作坊分工加玉雕中高檔市場化,可以保證新入行者的自給自足,從而吸引更多入行者,在從事玉雕行業的人數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再看能不能出現有天賦的玉雕工匠。這種運轉模式,卻是非常有活力的。”
“但想要想要讓這一機制運轉起來,必須有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推動者來開啟變革。
這個推動者,不怕傳統玉雕界的頑固派聯手阻撓。同時,還能將現代玉器推廣到中高產階級。需要各方面的人脈與資源。”
須寅清搖了搖頭,想要顛覆玉雕工匠們現有的思路,這個人必須德高望重,在玉雕界有赫赫名聲。
不僅如此,還得有廣闊的政商關係。
“秦淮小哥哥可以。給秦淮小哥哥幾年,就能符合要求。”
商雅指了指秦淮,如果不是有秦淮當做先決條件,她不會這樣籌劃。
正因為秦淮身上有一種可能,一種力排眾議、承受數位頂尖玉雕師阻撓,並扭轉現有玉雕工匠們思路,把零散的玉雕創作,匯合成手工作坊,形成產業鏈的可能。
“我無條件相信師傅可以。”
林櫟激動得站起來,如果這樣的話,整個玉雕行業,一定會欣欣向榮的。
須寅清不說話了。無話可說。秦核舟如果先自立門派,帶著這一派的玉雕工匠們嘗試手工作坊模式,會發展成什麼樣,真的難以預測。
“可以試試。”
秦淮拍板了,贊同商雅的設想。
如果按照商雅的思路來,那麼玉料不一定要用籽料,籽料是高階創作所需要的,他們面對的並不是億萬富翁等藏家,完全可以拿山料做原料。
俄羅斯,澳大利亞都有山料,只要經過打磨、拋光,就完全沒問題。
而且,經過商雅一提醒,秦淮似乎記得,在某些稗官野史中就有記載,漢代的玉器是‘千人一工’。
也就是說,漢朝琢玉的打胚,精雕,打磨,拋光等工序都是有明確分工的。
秦淮腦海中浮現出曾經瀏覽過的漢代玉器……眉梢皺起,凝神思考。
而現在的玉雕,是由一個玉雕工匠從頭到尾包的包攬了全部工序。龐大的工作量導致一件玉器上往往只有一兩個層次,且線條呆板,缺少了藝術感。
這是現代玉器加工器械過於先進帶來的弊端。
其動力切割系統高速、勻速、壓力高。
碾磨材料硬度高和粒度勻一,加工痕跡等距、規整。
但正因此,現代玉器的線條才會沒有內在張力和彈性,無法達到‘金鉤鐵線’的境界。
“好啦,別想太遠了。你需要準備很多很多才能跨出第一步,慢慢來,等計劃完善。”
商雅拍拍秦淮的肩膀。在目前看來,這個設想就算再好,秦淮也推不動它運轉。
“不過可以先讓小玉試試水,你回家鑽研如何雕刻萌物,雕刻萌物並不違背長輩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