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色列人容易失去信心?這對我們在逆境中靈性成長有何啟示?(第2/3 頁)
,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民11:5)他們將埃及的奴隸制生活美化,陷入對過去的盲目懷念。使徒保羅警戒我們“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加4:9)在現代教會中,存在著將禮儀傳統與福音本質混淆的現象,一些人過於注重宗教儀式和傳統的形式,而忽略了福音所傳達的核心資訊——耶穌基督的救贖。
二、信心危機的神學根源分析
(一)恩典認知的扭曲
以色列人對救贖本質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將出埃及僅僅視為政治解放,而忽略了其屬靈救贖的深刻內涵。真正的救贖是“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5:1)。在供應方式上,他們要求可見的物質保障,而神的供應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是基於神的慈愛和信實,以一種恰到好處的方式給予。在引導模式上,以色列人期待明確的路線圖,而神是以雲柱火柱的漸進啟示引領他們,這需要他們時刻保持對神的敬畏和信靠。
(二)群體心理的傳染機制
當全會眾“哭號”(民14:1)時,群體性癔症迅速蔓延。在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極為迅速,“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箴14:15),不實資訊和負面情緒如同“資訊瘟疫”般傳播,影響信徒的信心。教會應採取“真理疫苗”(弗4:14 - 15),即透過系統的神學教導和屬靈引導,增強信徒對真理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各種資訊衝擊時,能夠堅守信仰。
(三)記憶選擇的偏差
以色列人選擇性遺忘埃及的磚窯和紅海的拯救,這種記憶選擇的偏差源於負面記憶的杏仁體主導。在神經科學中,杏仁體在記憶情緒性事件中起著關鍵作用,負面情緒往往更容易被記住。在屬靈操練中,信徒可以透過寫感恩日記(詩77:11),“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刻意強化對神的恩典和奇妙作為的記憶,從而增強信心。
三、基督徒逆境成長的七項操練
(一)曠野記憶療法
摩西五經中有“四次回憶”(申8:2;申29:5等),提醒以色列人神在曠野中的引領和供應。現代信徒可以透過建立屬靈里程碑(書4:6 - 7),如在重要的屬靈經歷發生地留下標記,或者製作恩典紀念冊,記錄神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為,以此強化對神的信靠,在逆境中回憶神的信實,堅定信心。
(二)嗎哪經濟學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出16:4)嗎哪的每日收取原則教導信徒要活在當下,相信神會每日供應所需。在生活中,信徒不應為明天過度憂慮,而是要專注於當下的責任和使命,依靠神的力量度過每一天。
(三)應許聚焦訓練
以色列人因恐懼巨人而忽視神的應許,現代信徒應聚焦神的應許,將目光從眼前的困難轉移到神的話語上。可以透過背誦經文、默想神的應許等方式,強化對神應許的認知和信心,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在逆境中憑藉對神應許的堅信,勇往直前。
(四)領袖順服實踐
信徒應尊重和順服教會領袖的帶領,“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至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來13:17)。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教會活動,支援教會領袖的事工,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領袖的順服,同時,教會領袖也應以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