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李玄都輕聲道:「能不動手還是不動手為好,先看看再說。」
胡良嗯了一聲,雖然臉上神情還算溫和,可語氣中卻包含著不曾掩飾的殺氣。
兩艘戰船逐漸靠近,清晰可見甲板上的水師兵卒,手中挽長弓,背後負羽箭。為首的是一名披甲將領,腰間挎刀,在這個剛剛有些許涼意的初秋時節,竟是披了件黑麵紅底的大披風,頗有些「裝腔作勢」之嫌。
兩艘戰船在距離渡船還有大概十餘丈的地方停下,蕩漾起的層層餘波便使得渡船微微晃蕩。
武將按刀而立,身後披風隨風微動,看上去頗為瀟灑威武,在他身旁的一名校官上前一步,朝渡船喊道:「奉總督衙門之令,搜捕欽犯!膽敢有包庇、窩藏欽犯者,或是反抗搜查者,立殺不赦!」
胡良說道:「咱們兩個能瞞混過去,就怕小丫頭被他們認出來。」
李玄都輕聲道:「如果瞞不過去,那你出手便是。」
胡良緩緩點頭,衣袖獵獵,腰間大宗師出鞘三分。
第四十章 戰船橫江
戰船上的為首將領是實打實的抱丹境,乃是蘆州總兵官麾下的一員參將。
大魏官制,承襲前朝,建立衛所制度。從朝廷到地方各州府的管轄秩序為大都督府、都司、衛所體系。即大都督府和都司分別為朝廷和地方州府的最高掌兵衙門,都司下轄衛所,各都司所率衛所隸屬於大都督府,而聽令於兵部。
大都督府以正一品大都督為尊,下設五軍都督府,每府設從一品左都督和正二品右都督、從二品都督同知、正三品都督僉事,各都司所設都指揮使即是一州之地的最高武官,是為正三品,如有戰事,朝廷還要往下派遣總兵官或是提督總兵官,掛將軍印或大將軍印,並無固定品級,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及公、侯、伯充任,有節制地方都指揮使之權,卻無處置都指揮使之權。待到戰事完畢,印信上交,卸任總兵官職務。
當年秦襄以左都督的身份出征西北,便是掛徵虜大將軍印,出任提督秦州和中州軍務總兵官。
到了後來,如西北等地戰事不斷,短期內無法結束戰事,總兵官常駐地方漸漸成例,為防止總兵官擁兵自重,朝廷又往下派了巡撫,總領一州事務,削弱總兵兵權。
待到如今,很多事情牽涉數州之地,為了協調數州,又在巡撫之上加總督官職,掛兵部尚書銜,總掌數州之地的軍政大權,雖然總督與巡撫和總兵官屬於同僚而非上下從屬,但在職權上卻要高出兩者,如今的荊楚總督便是主掌蘆州、荊州、楚州三州之地,從一品官銜,全名是「總督楚州、荊州、蘆州等處地方提督軍伍糧餉兼巡撫事」,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
大體來說,總督和巡撫之間沒有直接隸屬關係,都是直接隸屬於朝廷,故而常常會有督撫之爭,但總督的權力更大,如今的荊楚總督身兼了蘆州巡撫,放眼整個蘆州境內,便是以他為尊,包括蘆州總兵官,都要聽這位部堂大人的調遣。
在總兵官之下,又有副總兵、參將、遊擊、守備,均為臨時任命派遣,受總兵官的節制。不過大魏朝廷施行大小相制,總兵官有戰時領兵之權,可以節制副總兵、參將、遊擊,但並無人事之權,所以總兵官聽起來威風,真正的嫡系兵力只有一個正兵營而已,下面各遊兵營,援兵營,奇兵營,依大小相制的原則,由副總兵、參將、遊擊等分別統領。
故而這位參將大人雖然不是總兵官,但仍是手握實實在在的兵權,有抱丹境的修為也在情理之中。
在他看來,這次橫江攔路,不算什麼大事,無非是應青鸞衛的要求例行公事而已,按照青鸞衛的情報,那個欽犯不過是玄元境的修為,還帶著一個孩子,面對他帶的一千大軍和兩艘戰艦,翻不起什麼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