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永恒生命元素與火星上的水(第3/6 頁)
)地球:我們的家園,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四)火星:呈橘紅色,表面有峽谷、火山和極地冰蓋。
(五)木星:體積最大的行星,有美麗的條紋和眾多衛星。
(六)土星:擁有壯觀的光環系統,其衛星也各具特色。
(七)天王星:呈藍綠色,自轉軸傾斜獨特。
(八)海王星: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之一,有著深藍色的外觀和風暴。
六、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在西方古羅馬的神話中,把它想象為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神“馬爾斯”,即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以下是對火星的詳細介紹:
基本特徵:
軌道: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偏心率為00934,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排名第二。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差異可以達到4250萬千米,而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最小距離才只有5570萬千米。
自轉:火星的自轉週期是24小時37分22秒,自轉軸與公轉軌道面有一個2519°的夾角,這意味著它與地球一樣有著四季的變化。
尺寸:火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7,半徑剛過地球的一半,赤道半徑是地球的532,極半徑是地球的531。它的平均密度只有3933千克/立方米,表面引力與水星相似,都是37米/秒2,相當於地球的38。
大氣:火星有著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稀薄大氣,平均氣壓是636毫巴,約為地球標準大氣壓的6。火星的大氣壓隨著季節變化有明顯的波動,在夏季,凍結在極冠裡的二氧化碳來到大氣中,在冬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回到極冠裡,因此夏季的大氣壓可以是冬季的兩倍。
表面特徵:
地貌:火星表面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極冠: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衛星: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被隔離的矮小行星。
探索歷程:
早期觀測:人類對火星的觀測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倫人就開始對火星進行觀測。
近代探測: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對火星進行系統的探測。1960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火星探測器,但未能成功到達火星。此後,美國、蘇聯等國家相繼發射了多顆火星探測器,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大氣成分、磁場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現代探測:21世紀以來,人類對火星的探測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3年,美國發射了“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車,它們在火星上工作了多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成果。2012年,美國發射了“好奇號”火星車,它是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火星車,對火星的地地質、氣候等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2021年,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研究意義:
瞭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火星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對它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尋找外星生命:火星曾經是一個溫暖而溼潤的地方,可能存在過液態水和生命。對火星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外星生命,探索宇宙中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