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讀)第二十八章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第1/2 頁)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胡三出了這個上聯,不由得有些得意起來。
上聯用的是頂針手法,反覆用了三次“金”字。
“金錢柳”上呈“金水河”,下啟“金魚口”,還算巧妙。
這三個意象,都是富麗堂皇,意義自然不差。
只是……面對這個小孩子,有些過難了。
為難小孩子的名聲,還是有些不好的。
胡三還在猶豫,要不要換一個簡單一些的題目。
不料小解縉只是眨了眨眼的功夫,便指著外面,開口答到:
“玉欄干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原來“醉仙樓”,白玉欄杆外,遊人如織,有插著玉簪花的璧人走過。
金對玉,金水河畔對玉欄干外,金錢柳對玉簪花,穿金魚口對插玉人頭。
不能說是嚴絲合縫,只能說是巧奪天工。
胡三兒一愣,沒想到眨眼之間,還在自鳴得意之時,小解縉已經把對子對了出來。
醉仙樓上的諸人,聽了小解縉應答胡三兒的對子,也都是嘖嘖稱奇。
雖然對子的水平,只是工整,無甚出奇,但考慮到小解縉的年齡太小,憑藉著這個對子,就當有神童的美譽。
就向“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詩。
放在詩林中只是普通,但若考慮作者作詩時年七歲,便也是千古傳唱。
胡三此時面色有些尷尬,他本是去尋周易的麻煩,卻不料對子被周易推出來的擋箭牌——解縉,輕鬆化解。
若真的不能考住解縉,又如何才能揭露周易“無才無德”、“冒名頂替”?
胡三正著急時,眼睛看向樓外,竟發現了一棵銀杏樹,想到了從書中看到的一個上聯:
“樹憐平仲綠。”
這上聯只有五個字,也沒有什麼頂針,也沒有用重複字,卻用了一個典故。
銀杏樹稱為“平仲樹”,同時,“平仲”又指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子晏平仲”。
如果說上一個對子是考察機敏,那麼這個對子就很考察底蘊。
若是沒有熟讀書籍,掌握典故,慢說是對出來下聯,就算是理解上聯,也是不易。
憑藉著胡三的學問,這個上聯,也是無法寫出的。
但曾經,太史公宋廉曾經拿這個對聯考教過胡三,胡三當時啞口無言,沒有答出,但上聯還是記得的。
一個私塾的學童,又能有什麼底蘊!
可能,解縉連平仲的兩層寓意,都無法解讀完整。
胡三想到這裡,便放下心來。
宋廉本在一旁和周易小聲說話,聽到胡三說出了這個對聯,也不由得看向解縉,看看解縉如何作答。
卻不料解縉絲毫沒有猶豫,下聯脫口而出:
“草愛寄奴青。”
劉寄奴草,也就是烏藤菜,是一種藥用植物,同時,寄奴指代南朝時宋朝的宋武帝劉裕。
烏藤菜對應著銀杏樹,劉寄奴對應著晏平仲。
不能說是十分機巧,只能說是巧奪天工。
胡三兒一愣,沒想到眨眼之間,還在自鳴得意之時,小解縉又把對子對了出來。
醉仙樓上的諸人,聽了小解縉應答胡三兒的對子,也都是嘖嘖稱奇。
就連宋廉也是撫須讚歎,言說解縉少年英才。
還好我帶來了大將解縉,年齡就是他最大的掩飾。
胡三兒便是因為年齡,在解縉手長吃了虧。
扮豬吃虎,假裝小白兔,突然大灰狼。
不愧是解縉!
周易心中暗爽,但胡三不由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