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一戰:熬老頭(第1/2 頁)
南京城,國子監。
周易站在一座屋子門前,右手輕撫著門,沒有推開。
只聽見門裡面傳來了議論的聲音。
“白話粗俗,怎登大雅之堂?”
“周易此子,如此想法,鄉野農夫罷了。”
“所言甚是,吾亦如此。”
“所言甚是。”
……
周易沒有驚訝,之前國子監祭酒宋訥,和周易說過:
要在講學之前,找些所謂“大儒”。
討論一下,“白話公文”這件事情的合理性。
在這個時候,周易就知道了國子監諸位大儒所說的想法:
不行。
周易心裡面早有預期。
文言文和白話文相比,學習成本更高,這雖然不利於文化的普及,不利於整體的發展。
但是對於這些“大儒”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難以掌握的文言文,是他們區別於普通平民的最大憑仗。
這些大儒,和大儒的後代,能夠輕易的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可是普通平民卻沒有接受相當教育的機會。
自然無法在科舉考試中,和大儒的後代競爭。
當然了,大儒們自然不會說,反對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是為了大儒的利益考慮。
而是會說,文言文相比白話文,更典雅,更優秀。
吱呀。
周易推開了房間的門,走進了屋子。
坐在大儒們對面。
對面一字排開,共有九位“大儒”。
國子監祭酒,宋訥坐在中間。
宋訥看著走進來的周易開口說道:
“為何不行禮?
這裡所有人,都是上官,都是長輩。”
周易輕咳一聲:
“在背後議論別人的人,不值得行禮。”
宋訥右手邊的大儒聽了周易的話,鬍子被氣的一抖:
“你目無尊長,該打!”
周易聽著這位的聲音,認出來就是方才在背後說周易推廣白話文,是鄉野農夫所為的人。
周易搖了搖頭:
“我來國子監教誨諸生讀書,並不是我的想法,而是皇帝的命令。
諸位如果對這件事情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請當面和我說。
只恐別人聽到,會以為諸位是在議論皇帝的命令,對諸位的前途不好。”
周易本想和這些大儒認真研討學問。
但見到這些大儒從來就沒想過和周易認真探討學問。
而是以長輩、上官的身份施壓。
周易也就放棄了和他們公平競爭的打算,
直接把朱元章搬了出來。
比輩分,比官位?
欺負周易一個剛來國子監的低階官僚。
嗯?難道你們還比朱元章的輩分,朱元章的官位還大不成?
對面的九位大儒聽著周易說話,面色都有些不好看,方才在背後議論周易的老者,更是面色漲紅。
這些大儒,心中對朱元章的評價,可能還不如鄉野村夫,而是在街邊討飯的和尚。
當然了,這句話不能從嘴裡面說出來,想想就行了。
可是,如何反駁周易?
屋子裡面的十個人呢,一時間都不說話,空氣陷入了凝固。
還是宋訥開啟了話題:
“此番討論,只討論學術,不議論其他。”
周易翻了一個白眼兒,若真的是隻討論學術,不討論其他,那為什麼進來便要用輩分壓人?
周易沒有見好就收,而是繼續扯虎皮,掛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