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陛下,倭寇已然抓獲(第1/2 頁)
南京城,鄭宅
周易看著面前姑娘的神色,從麻木變的生動,變成了悲哀中又帶著一點兒顫抖。
心中便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次人沒有找錯,看起來,不僅知道些什麼,更像是十分願意說的樣子。
“說說。”
周易倒了一杯水,推到了春生面前,溫聲勸慰。
春生趴在桌上只是哭,許久之後,才小聲說道:
“能不能,替我報仇?”
周易點了點頭,答應春生,若是邪惡之徒,他會出手。
“那裡……住著個子很矮的匪徒……
偷聽父親和人閒談,稱呼他為倭寇。”
倭寇?
個子矮?
匪徒?
周易腦子裡面,沒來由的一冷。
可,這是在大明京師附近啊!
周易搖了搖頭,有些懷疑,並不確定,轉頭又問春生道:
“這個匪徒,是哪裡口音?”
春生露出回憶的表情。
“口音怪得很,有時候還嗚哩哇啦的。
連續說一堆鳥語,難聽死了。”
聽著春生如此回答,周易確定了幾分。
就是倭寇!
也不知道是他的運氣好,還是運氣差,被皇帝賜下一個田莊,裡面還是有倭寇的。
周易眯著眼,腦海中回憶著倭寇:
倭寇自元朝以來,就一直侵擾沿海。
和為眾人所熟知的明朝中後期倭寇亂邊有所不同。
洪武年間的倭寇之患,北到山東,南到福建,都很嚴重。
甚至朝鮮,也深受倭寇侵擾。
洪武二年正月,“倭人入寇山東海濱郡縣,掠民男女而去。
該年八月,“倭人寇淮安。鎮撫吳右等擊敗其眾於天麻山,擒五十七人。
該年十月,高麗使者成惟得等將回國,明太祖問及其國內情形,說到高麗“去海濱五十里或三十里,民始有寧居者”,原因之一是“嘗為倭奴所擾”。
洪武五年六月,“倭夷寇福州之寧德縣。”。
……
如此種種,直到洪武九年,也就是去年,都一直有記載。
次數多,性質惡劣,連奪得天下的朱元章都有些頭痛。
朱元章對付倭寇,三措並舉。
一是編練沿海軍隊,派勳貴領兵抵禦倭寇。
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洪武年間,大明海戰實力其實並不是很弱,每次和倭寇作戰都能略佔上風。
二是透過外交手段,和日本皇帝溝通,但效果非常差。
朱元章被逼急了,還曾經使用過禁海這一方法。
即“片板不得下海”,流傳到後世,成為了大明朝閉關鎖國的罪證。
洪武九年,也就是去年,倭寇侵擾的次數有所下降。
可是,為什麼南京城外的村子裡面,會出現倭寇?
周易有著合理的猜測:
那便是,這裡的倭寇有內應。
吏部侍郎……
周易撓了撓頭,他還記得,曾經在歷史上,胡惟庸的罪狀,其中之一便是通倭。
那麼……
周易的腦子裡一時間想到了很多的可能,把比較不可能的一個個排除,剩下最可能的一個便是:
這個吏部侍郎是胡惟庸的人,奉命和倭寇聯絡。
那麼……
“你是去過田家莊嗎?”
周易又看向春生。
春生姑娘嘆了一口氣:
“當時,家父被皇帝上次了一座田莊。
奴家變吵著要求田家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