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5 頁)
得輕鬆,文武百官終於鬆一口氣。
他們佩服至尊的英明決定。
夜市促進商貿,雖然大唐在維護治安丶燈火上花費不少錢財。
但相比於帶來的收益,這些都不值一提。
有的官吏下班以後,也會帶著自己的妻兒觀看朱雀街,夜遊曲江池。
朝政的勞累,會在這一刻輕鬆不少。
連李瑄都帶著妻兒們去過一次曲江池,看熱鬧繁華,萬家燈火。
……
七月,李瑄前往長安城北的涇陽縣。
在涇陽縣的水泥廠,燒製出第一批水泥。
經過與沙子丶石子混合,硬化後如同堅石。
李瑄查驗效果後,覺得水泥燒得還行。
他下令燒製更多水泥,教導工匠如何利用水泥鋪路。
他的第一步是在長安城內鋪水泥路。
使長安城中,大雨不會受到影響,車輛來往更加方便。
另外,還有一條重要戰略,那就是用水泥修一條兩京古道。
大唐是兩京制。
一旦大雨滂沱,兩京古道總是泥濘不堪,馳道也不行。
而且洛陽到潼關的黃河,有一段號稱「人門」丶「神門」丶「鬼門」,那裡水流湍急,古往今的沉船數不勝數。
水運非常不便。
如果擁有從長安到洛陽到水泥道,可以溝通兩京的命脈。
六百里路。
在後世不算什麼,但在這個時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遠道。
這條道不需要太寬,只要夠這個時代需求即可。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九月,薩彥嶺(唐努烏梁海一帶)。
在北方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胡人部落星羅棋佈。
有的小部落逐水草而居,一般情況下難以掃清。
他們會依附於強大的遊牧王朝,作為自己的求生之道。
自天寶二年回紇建立以來,歷經骨力裴羅丶磨延啜父子南征北戰,終於盡擁匈奴故地。
十年前,磨延啜害怕李瑄打他,建立遊牧王朝的第一座城池,單于城。
去年的時候,磨延啜完全控制小海地區(今貝加爾湖),在仙俄河(今色楞格河)的河畔建立富貴城。
將草原北方的遊牧民族,全部納入回紇的統治。
使回紇名義盡有匈奴故地。
今年春時,薩彥嶺部族叛亂,磨延啜於夏天出發,秋季抵達。
一戰贏得勝利,重新統一薩彥嶺部族。
但戰場都來不及打掃,磨延啜突發惡疾,一病不起。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我還能回到單于城嗎?」
中軍大帳中,磨延啜口乾舌燥地詢問莫賀達幹。
莫賀達幹是磨延啜的侄子,也是此行的統兵大將。
達幹,是回紇的高官。
此莫賀達干與突騎施的黃姓首領莫賀達幹,非同一人。
「巫師說過,大可汗會康復的。大可汗吉人自有天相。」
此時的莫賀達幹還沒有異心,對磨延啜忠心耿耿。
他也希望磨延啜能振作起來,凱旋迴到單于城,接收族人朝拜。
「巫師的話若應驗,就沒有白亭海之敗了。」
磨延啜看著大帳的頂部,聲音有氣無力。
大可汗可以利用巫師,不能相信巫師。
這是他父親骨力裴羅告訴他的話。
他還是忘不了白亭海之戰。
五萬兵馬,獨以身還。
他曾幻想著飲馬黃河,現沒有機會洗刷這份恥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