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季嬋拿了一卷書倚在太師椅上,阿錦踩著梯子正在往上面擺放書籍。
和之前的不同,季嬋按照書籍的科目、作者進行排列,看起來簡潔了不少,書卷用布袋專門盛裝著,露出袋口的書軸上面還掛著標籤,是用木頭做的,上面寫著書卷的簡介和次序,因為捲軸式的書卷開啟檢視的時候又麻煩又容易弄壞紙面,在外面繫上標籤很有必要。
但是這樣的方便僅僅只是唐朝人這麼認為的,作為一個習慣了線裝書、習慣了翻書頁的現代人來說,季嬋認為這樣的方法太落後了。而且印刷好了的書頁整齊劃一,大小固定,卻因為要迎合捲軸式得一張張粘合在一起,不僅浪費了加工的時間也特別容易脫落,而且粘合的書卷變得太長,就算把雙臂展開都看沒有辦法全部看到,如果你看到了某一處想做個標記連書籤都沒辦法夾,還得花很多時間去找&l;中斷點&r;,讀起來很不方便。
季嬋慢慢把滾到老遠的書重新捲起來,她打算做線裝書,並且把圖書閣大部分的書籍都改成這種設計,不僅方便而且在長安乃至大唐都是獨一份的,這份特別別的書坊沒有,等到他們仿製出來了,圖書閣早就賺得盆滿缽盈的了。
說起來她還沒去過圖書閣的印刷書籍的作坊呢,不如趁著如今天色尚早,和阿錦租輛車馬去看看,順道用那裡的工具親自做本線裝書試試。
馬車上緩緩行駛了小半個時辰,阿錦坐在車轅上,倚著車門,凌空甩出數道鞭花,漫不經心的樣子反倒更為震懾閒人。
為抵風雪,阿錦的襦裙外罩一件厚重的蓑衣,髮絲紛飛擋住臉龐,隱約能看見如刀鋒一般的眉,引得錯過的小娘子偷偷掀開了一角面紗。
行至作坊門前,馬匹被拉住韁繩,車身穩穩停下,阿錦攥住馬鞭,跳下車來吩咐守門的僕漢進去通報,轉頭撐開一把紙傘,擋去落雪,單手扶著季嬋步下車轅。
院門大開,一名年過中旬的管事匆匆迎來,殷勤的將季嬋請入院內,阿錦落後半步,平靜的目光掃過整個作坊。
比起剛開始的雜亂,作坊已經是換了一副新模樣。院裡的枯木亂草被移除乾淨,只種著兩株高大的銀杏,儘管現在還是光禿禿的,等到天氣回暖的時候,銀杏綠蔭密佈,能遮擋掉不少窺探的目光。原本破破爛爛的土牆被砌得更高更厚了,還在上面埋了三寸高的鐵尖刺,如果有人膽敢翻牆,估計整個腳掌都要被扎穿。
前門刻意做得斑駁破舊,門前還有許許多多碎瓦和雜物。
從堂院到後門的石路反倒是修得平整,有些地方還重新鋪設了一番,後邊馬廄養著幾匹好馬,並非什麼千里良駒,卻都是肯吃苦耐勞的。
阿錦抬眸,和管事的視線撞上後沉著的挪開,兩人並沒有什麼多餘的交流,似乎是實打實的陌生。
季嬋並不需要一一去見工匠,而是由著管事帶入內室,兩人坐在竹蓆上,說話間都是圍繞著作坊。
&ldo;可否勞煩劉管事的將模板呈上來一觀?&rdo;季嬋開口,她對活字印刷雖然有些瞭解,但畢竟都是在網路上看到的,只能說是紙上談兵,比不得親手接觸來得深刻明瞭。
&ldo;這是自然。&rdo;劉管事點頭一笑,示意候在一邊的小童去拿,不過片刻,案上就擺上了活字印刷的工具,也就是字盤、字模、鬃刷和紙墨等五件東西。季嬋伸手拿起鬃刷沾墨塗模,又將紙覆蓋在上面,十分輕鬆的就印出了一張,字盤內的字模送上來的時候就擺放整齊了,完全不用她在動手。
季嬋一邊把紙放在面前等墨跡吹乾,一邊指著書頁旁邊過於窄小的邊欄說道:&ldo;坊內有邊欄還未裁剪的紙張嗎?能不能麻煩您給小娘子送一沓過來,還有準備錐子和剪刀、針線等等,把負責裝訂的工匠喚到外室來,我有話要說。&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