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朝會(第1/3 頁)
皇帝渠梁宇確實是老了不少,身體已經不如以前那般聽自己使喚了。原計劃第二天上午要上山巡場的,但是渠梁宇依舊全身酸脹乏累,無法上馬。
隨行的御醫已經對渠梁宇進行了針灸調理,又開了幾方參湯補藥,估計還得靜養兩三日方能完全恢復精力,身體才能在馬背上吃得消。
狩獵開始前首先要進山巡場,以大概確定獵物的方位。今日巡場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睿王渠梁衍頭上了,趙雲歌率領一支輕騎隨行護衛。睿王府家將頭領高衝也領著十名家將跟著主子渠梁衍騎馬進山。
皇都城的大梁皇宮裡,太子渠梁蔚和留守看家的一眾朝臣正在商議西南邊境的陳國屯兵一事。
皇帝不在,太子一派的幾位大臣頓時膽子肥了起來,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語,直接諫言太子應當即刻派大軍討伐陳國,三言兩語間竟在昭雲殿上成功慫恿起近半朝臣同意此議。很快,殿上眾臣就形成了主戰和觀望兩派,兩方相互出列論辯,一時間不相上下。
不過,令太子渠梁蔚感到奇怪的是,儘管殿上口舌之爭異常激烈,但是內閣府的幾位大學士、樞密院的三位正副使則一言不發,任憑對西南陳國主戰和觀望的兩派朝臣爭鬥。
太子渠梁蔚雖說已監國兩年有餘,但在軍務上還不曾獨當一面。雖然他也惱恨那弱小陳國,但他父皇離行前已叮囑他對待東山和西南兩地不可輕舉妄動,他還不敢違逆聖意,但又怕當朝拒絕那些朝臣的諫言後,會令他們低看自己一眼。此時,他在大殿之上如坐針氈,只能不時地詢問大臣的意見,以示自己廣開言路。
在太子渠梁蔚使了幾次眼色後,內閣府首領大學士、太傅袁默終於出列發言,殿內也終於安靜了下來。
對於西南陳國此次屯兵邊境,內閣府和樞密院的意見一致,那便是觀望,同時增調戍邊大軍,只要在氣勢上要壓倒陳國大軍即可,然後靜待皇帝陛下秋獵後返回皇都城再從長計議。這其實是皇帝渠梁宇啟程趕往籬山前就與內閣府和樞密院交代過了的,因為他不想在秋獵期間,因為東山和西南邊境局勢突變擾了他的雅緻,另外一點原因便是他對太子渠梁蔚還是多少有些不放心。
在太傅袁默、宰執顏識微以及樞密院正使公田譽亮出列啟奏後,殿上眾臣終於不再爭論,太子渠梁蔚隨即降下諭令,命西左路大軍增調五萬大軍陳兵西南邊境,同時為應對西南三國中的湯、黎兩國可能效仿陳國屯兵邊境,再命南右路大軍增調三萬大軍戍邊。
兩千餘里之外的天都城裡,九重殿內,天君和他的眾位臣子也在進行大朝會。
天君正坐大殿之上,殿下站著四大護法星君、天威大軍眾位將領、天機院眾位長老以及大小星郎、諮使。
神族的大朝會一年到頭來難開兩三次,今天的大朝會還是今年的頭一次。
今日的大朝會事涉神族本紀的千年大考奉靈大典,天君在殿上只是簡單講了幾句話,並未多言,很快就把這場大朝會交給千河星君主持了,自己則在殿上聽著。
神族一脈皆有一紀以上之壽命,一紀便是一千年。千河星君已連續成功主持了神族四紀奉靈大典,本紀奉靈大典的全權主辦自然也是他了。
對於這場他已經整整籌劃和準備了兩年之久的大典,他在今日的大朝會上便是對大典的各項職責任務進行一一部署,與眾臣商議具體職司細節。
近來由於北方的虯族頻頻進犯漠北防線,西邊的魔族也頻現蠢蠢欲動之兆,大朝會上眾臣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應對兩族。因此,身為天威大軍的大都統,李濟成了殿內最忙碌的幾個人之一。
花了將近一個上午,九重殿裡的眾臣才散去,只剩下天君、四大護法星君以及李濟,連其他侍從都被支出了大殿。
“奉靈大典關乎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