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第1/2 頁)
法外狂徒張三說過:“理想都是騙人的,都是鬼話,還不如及時行樂,還不如放縱過一生,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但是他也說,“理想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追求理想,可能會很痛苦。”
楊琛曾經叩問自己的內心,這一生要怎樣度過,總不能真的成為一條鹹魚。
最後想了想,楊琛決定踐行季羨林先生的教誨,把他的名言奉為人生之圭臬。
而要追求這一點,首先要有足夠的籌碼。
所以他開始寫小說,開始做音樂,先以作品立身。
因為風流只有和才子掛鉤才不會變成下流。
隨著年齡的增長,荷爾蒙在增強,楊琛也在一步一步按著規劃前進。
在內心強大的驅動力下,他能感覺到自己在一點一點的變好。
漸漸的,當這種變化成了習慣,僅僅是這種變化本身就已經讓楊琛痴迷。
楊琛感謝今生遇見的每一個人,寬容溫柔的父母,乖巧可愛的妹妹,刀子嘴豆腐心的小叔,痛改前非的老頭兒,還有盡心盡力的劉山莉……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楊琛成長路上的道標,他們是朋友,是老師,是貴人,遇見他們,彷彿這世間一切美好的事情都在某個時刻不期而遇了。
譬如此時,在劉山莉的幫助和引導下,楊琛體內的某個閥門彷彿被開啟了,他把自己最具表現力的一面完美地呈現在了舞臺上,被鏡頭忠實地收錄下來。
而接下來的工作在楊琛這種狀態下就彷彿是水到渠成。
與《赤伶》相比,《謫仙》的拍攝難度輕鬆許多。
有酒,有劍,有詩,紅樓斗酒,瑤宮難留,正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畢竟只是兩支v,加起來也不過是七八分鐘的時長,一共花了一週時間就完成了拍攝工作。
接下來的重頭戲主要是後期的特效製作和剪輯。
v的製作還算是挺順暢的,唯一的問題是預算超支了。
主要就在於特效和一些外景,尤其是特效,一出火燒戲園,簡簡單單一個鏡頭,就是兩萬大洋。
而且有的畫面想要達到楊琛預期中的效果,也要做一些渲染。
楊琛本來是沒抱這麼大期望的,因為這年頭想要做特效要麼去香江,要麼去國外,太麻煩,而且成本高。
v而已,價效比太低,不值得。
但是楊琛把想法跟尚競交流之後才知道,原來內地也是有專門做這種特技效果的工作人員的。
就像前不久公映的《大戰寧滬杭》就用特效復原了滬市lc區,至於更早那就要提到86版《西遊記》。
其實真的論起來,價格真的不算貴,實在是這年頭做這種工作的太少了。
而且如果沒有尚競這種行內人牽線,不說人家願不願意接活兒,你連找都找不到。
後期的特效製作和剪輯同步進行,大概需要半個月,而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
李輝那裡已經在備貨,就等著v完成,投放媒體造勢。
在他的規劃裡,兩支v連拍攝加剪輯也就是十天時間,結果生生往後拖了半個月,打亂了他的一些安排。
但是也沒辦法,那叔侄倆沒一個省心的,只能他來擦屁股。
……
在等待v製作的這段時間裡,尚競和楊琛有過一些交流,大多淺嘗輒止,畢竟相處時間還不算長,交淺言深是與人交往的大忌。
不過兩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文人情結,立足眼下的時候也向往著遠方。
這一點是將兩個年齡差了二十多歲的人勾連在一起的引子。
兩個人漸漸熟絡起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