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崛起婆羅洲(第1/2 頁)
截止1980年,婆羅洲除了馬來和來文兩國,屬印猴國區域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三百萬,遠超過了前世這個時期的八百萬人口。
擁有這麼多人口,加上印猴擁有的五十三萬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可以建設頗為強大的一箇中型國家。
李文這麼想,當然也一直在這麼做。
自六五年印猴割大夏族人韭菜以後,李文先是以援助的心態積極去幫助族人,然而一段時間下來,只是杯水車薪,救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婆羅洲很多族人在當地已經紮根好幾代人,他們的家人和身家財產全部在此,離開又能去哪呢?
而且這年代也沒有網際網路,人們對外界的認知最多來於自報紙和廣播,但這些東西往往帶有政治色彩,總是把外面的世界描繪的很可怕,讓普通民眾更加鵪鶉了。
李文思來想去,想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蘭芳國。
那時候隨著睜眼看世界,大夏族人開始走出祖國,為了抵抗西方世界的強盜,抱團取暖,建立了公司性質的蘭芳國度,也給東南亞漂泊的數百萬大夏族人一個家。
雖然後來蘭芳國因為種種原因破滅了,但是,在東南亞漂泊的大夏族人從未放棄過追求生存的權利。
這些年來,先是在舊家坡建立了以大夏族人為主政權,然後又在馬來等地利用族群的影響力,為族人爭取到了一定的棲息權利,這都是無數漂泊的前輩們前赴後繼用血換來的。
而他李文有著未來先進的思想,還有神鬼莫測的手段和海量的財富,為何不在婆羅洲再建一個大夏人的政權呢!
更何況在婆羅洲建立政權,他不是再建,而是重新恢復大夏族人的統治。
說幹就幹,所以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李文安排手下,不計成本在婆羅洲發展社團組織,武裝當地族人,以求自我保護。
看到有為族人出頭的組織,為了家人的安全,大夏族人紛紛從印猴各區域遷移過來,也讓婆羅洲的華人族群進一步擴大。
對此,印猴高層也樂意這樣,因為大夏族人在他們國家屬於妥妥的富裕階級。
其實“也怪大夏族人”,無論在哪都是太勤勞,太能幹了。
在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只要勤勞肯幹,很短時間就能創造出不少財富,這擱誰不眼饞。
如今,大夏族人放棄自己的財產跑路,他們巴不得擊鼓歡送呢!
在他們想來,只要自己手裡有燒火棍,把大夏族人集中到一個地區也容易進行管理,還方便進行下一步割韭菜行動。
所以近些年來,印猴全國出奇一致的上下一心,全國上下一起驅趕大夏族人,也就導致婆羅洲的大夏族裔的人口越來越多。
現如今,印猴在婆羅洲的大夏族人佔比已經高達百分之六十,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擴大。
在起事之前,李文對當地族人的態度就是,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安穩生活,暫時苟著不丟人。
至於李文起事之前為什麼一定要聯絡國內以求支援呢!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祖國屬於五常之一,說話舉足輕重。
第二個原因,祖國有著足夠多,而且經驗豐富的軍事人員。
畢竟李文要搞事,可是和這種人口巨大的印猴打仗,而對陣這種敵人,祖國軍事人員有著豐富的經驗。
俗話說,沒有槍桿子怎來的筆桿子,強大的槍桿子可以彌補大秦集團這種商業公司的短板。
第三個,一旦開搞,祖國可以給李文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援,畢竟戰爭打的就是後勤。
第四個原因,自然就是站隊了。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後花園,李文清楚,一旦神龍覺醒,東南亞地區都得瑟瑟發抖,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