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又是五十兩銀子(第2/3 頁)
請安,便換了一身墨白色便衣,束髮而出。
“下官定南衛巡守和珅,知王爺回城,特來此向王爺請安,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和大人快些免禮”楊宸將和珅扶了起來。
正當和珅見狀,知道定是得勝而返,鬆了口氣之時。楊宸又開口道
“本王平定了亂黨,和大人可安心治政了,不必再用打點之策”
那日楊宸在弘業寺聽納蘭瑜說道和珅身為朝廷三品地方大員竟用買路財換得平安,早已是氣得七竅生煙。可事後想來,若非無奈,何必出此下策。
如今這般不過是看和珅如何應對。
“王爺所言,下官憂懼五內,可朝廷稅銀不失乃是天下百官第一要務,若非無奈,何必有此下策”
可和珅不知,若真是這亂黨山匪劫了朝廷稅銀,也就走到了窮途末路。
“有人同本王說,和大人是治世能臣,縱然有些小恙,本王自會有所計較,和大人安心些便是”
“下官謝過殿下,下官今日來,是有要事與殿下商議”
“何事?”
“其一,乃是屯田營之事,殿下平定山匪亂黨,多來上萬生民,下官以為當新造戶冊,分撥以海州之西,雲州以北到荒蕪之地供其耕種,此兩地十室九空,如此一來可少些流民,多些尋常百姓”
“甚好”
“其二,定南衛大旱,王府與巡守衙門皆賑濟災糧以供百姓,可如此一來,衙門數年之經營揮霍一空,若是來年遭災,多有不便,下官以為當七分賑災三分借貸,糧食,農具,耕牛,田地交予百姓,但今年所賑之糧食之十中有三,百姓當分三年之期還於官府,佃租稅銀另計,如此方能充實官府,又能不讓百姓懶怠”
“可百姓還得起嗎?”
“殿下明鑑,無妨的,邊地賦稅比中州少了許多,此朝廷恩惠,百姓哪怕是尋常年景,都可有所餘糧”
和珅的笑,讓楊宸心中又高看了此人幾分,“還真是治世能臣?這聚財的手段堪稱一絕啊”
“其三,殿下大勝所得之金銀,臣以為悉數交於官府不妥”
“為何?”
“歷來出師,領軍之人得其三,麾下武將得其三,官府得其二,士卒得其二,殿下犒賞士卒,可王府分文不取,讓武官何以自處?殿下王府本就花銷極大,此番賑災更是將陛下所賞之銀用了七七八八,他日殿下返京賀禮如何?大婚如何?王府修繕如何?”
“這?”楊宸心裡確實未曾想過。
偌大的王府,花銷如流水,這幾千人的屯田營加先前從平海衛購糧,已是隱隱有些入不敷出。
“殿下明鑑,臣絕非行賄殿下之意,乃是臣肺腑之言,若殿下分文不取,麾下武官情何以堪,他日如何能為殿下驅使效命之?”
的確,除了長雷營這支楊宸的私軍,其餘兵馬乃是朝廷排程之軍,若不如此,他日如何效命。
“那本王十取其二,剩的一分用去賑安撫傷殘.陣亡將士之家”
楊宸此時對和珅已是滿心讚賞,不僅想到了讓楊宸頭大的屯田之事,還想到了日後王府無銀可用的窘境。
送錢都送得如此正氣凜然,給亂黨之時,可也曾有過這樣一番正氣凜然?
二人交談一時半會之後,和珅便告退了。
退下之時,楊宸說道
“和大人,日後治政之事,不必告知本王,按大寧律,今日之事,已是逾矩了”
“王爺教訓的是”
“離京之時,太子殿下曾與小王有言,和大人當如朝拜個一部尚書”
和珅本就肥圓的臉上瞬間多添了幾分喜色。
“去把去疾喚來,另外備馬,本王今日要去順南堡瞧上一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