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
圓明園的黃昏歲月(4)
---------------
之後,他們再次坐著舟艇到魚藻亭,然後回到勤政殿的後方,他們在那裡發現兩部進貢來的腳踏車,&ldo;製法極精巧&rdo;。他們在勤政殿附近的東朝房用午膳。到了下午他們駐足在三層高的文昌閣,郭嵩燾在第二層樓見到一座自鳴鐘。接著他們遊覽靈雨寺,遠望甕山(即萬壽山)樓閣,&ldo;掩映煙樹間&rdo;,認為從來沒有見過此等奇景。他們從寺左的雲香閣,以及寺右的月波樓,可以欣賞到種滿松樹的山腰,以及園裡的亭臺樓閣。可是,由於風大,他們不再登舟繼續遊覽,在廊如亭短暫休息之後,他們就離開這座宮苑回家了。他們差不多隻遊覽了園景的一半,而郭嵩燾對此從未見過的、極其精妙的美景,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座清漪園跟圓明園一樣,在英法聯軍入侵期間,遭到嚴重的破壞。不過,此園後來由慈禧太后重建,並改名為頤和園。這座頤和園成為今日北京近郊唯一儲存良好的帝王宮苑。郭嵩燾在日記裡記載,他是於1860年4月到此遊覽,距離英法聯軍燒毀之前,僅僅六個月而已。在清漪園遭遇到破壞和修復之前,郭嵩燾在日記裡留下驚鴻一瞥。他在起程回家之後,應該會後悔沒有去細看壯觀的圓明園。當他在湖南老家聽到圓明園被毀,以及鹹豐皇帝在熱河駕崩的訊息時,震驚不已。
---------------
第五章圓明園的組織與功能
---------------
我們在前幾章已經詳細描述了圓明園的外觀和演變的歷史。這一章將檢視圓明園的內部運作,諸如這座御園是如何管理的?誰負責日常事務?如何維護園裡的安全?當園裡的秩序遭到破壞或發生罪行的時候,將怎麼處置?由於清宮檔案的開放,園內的人文景觀至少有一部分能夠重現,就讓我們利用這些資料來檢視這一百五十年間,圓明園到底是怎樣運作的。
---------------
園政及其運作(1)
---------------
在行政管理上,圓明園直屬內務府管轄。清代的內務府源自滿洲的旗營傳統。在滿洲人奪得天下之後,此一機關就被重整為清朝皇帝的私人帳房。張德昌指出,內務府在乾隆時已經定型。
乾隆於1796年禪位的時候,內務府的人員編制已經有1623人之多。他們的主要職責只是&ldo;照顧皇帝的私人生活&rdo;。內務府最後確立的編制有三個具有特色的部門,分別是上駟院、武備院和奉宸院,圓明園就是歸奉宸院管理。
掌管內務府的是總管大臣,由皇帝從一批滿洲高官裡面挑選出來。後來顯然可以任命不止一個總管大臣,乾隆皇帝於1749年任命的總管大臣具有顯赫的正二品官銜。一般來說,輔助總管大臣的兩名副手各自負責詮選和傳令,而副手又各自有36個筆帖式相助,其中有一半筆帖式可以是漢人。筆帖式是一個早就建立的滿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631年。在筆帖式監督之下,一群助手負責各種職責,諸如後勤供應管理、會計、守衛、刑獄、營造和修繕、管理牛羊畜牧作為犧牲和祭祀之用、繡織生產、安排儀節,以及處理皇帝日常的私人事務,包括生活起居在內。
內務府的收入來自皇家的領地,包括圓明園附近所得的地租,也接受來自各省的進貢,包括當地的名產和特產,以及藩屬的貢品。亦從專賣特別是人參和毛皮中獲利,從關稅中取得剩餘配額,以及從其他各種途逕取得的罰金和充公之物品。內務府在鹽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陶博(prestontorbert)指出,&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