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再後來,我於是在大連外語學院當時在規模上很顯可憐的圖書館中,細心地找些莎士比亞的作品來讀。我先是不知深淺地想找原文來讀。究竟找到沒有,我居然不記得了。恐怕是找到了,但莎士比亞那高深似海洋的英文可能把我嚇著了,留下不太好的感覺,於是,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能確定是什麼時候第一次接觸到莎士比亞原文的。
幾個月前,我從瀋陽三好街(相當於「北京中關村」)購買了《哈姆雷特》影碟。閒來觀看,記憶深處的東西不禁浮出表面:這電影我於80年代就已經看過,電影中最著名的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在今天人們的內心,也一定會引起強烈共鳴。
再後來就是自己購買了莎士比亞全集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但這些書至今還沒有找到大塊時間閱讀。(真是不好意思!呵呵)
上面寫的這些顯得有些雜亂,我究竟要表述什麼意思呢?
其實,我不過想說,本書讀者們在讀到此時,也一定會想起自己曾有過接觸莎士比亞作品的不同經歷。雖然各有不同,但一點可能是共同的:莎士比亞是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作品太過深刻;莎士比亞的英語是中世紀時英語(對於學外語專業者,這一點很有意義),雖然古老一些,但絕對是最美的;能讀懂莎士比亞原文的中國人一定是從天外來的,少之又少,要不就相當於英語聖人被大家尊重著。
但接下來,您從此書中將讀到的,就可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首先,最令你「震驚」的是:
1、 莎士比亞並沒有寫過任何他名下的那些作品,這其中包括了國人所熟知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奧瑟羅》。
2、 莎士比亞是個目不識丁的傢伙。(我用「傢伙」一詞,沒有不敬之意,只是在轉述此書作者之意)
3、 莎士比亞從小生活在農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還曾因為偷獵了別人家的鹿,被一路通緝。後沒有辦法,才逃到倫敦,從最底層開始混起。
4、 莎士比亞的真名叫「莎士比爾」。
我不繼續列下去了,請您自己去讀好了。
那麼,誰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呢?
那個時期(16世紀)誰是統治者?怎麼出現這麼偉大的人物,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怎麼會一點也沒有耳聞呢?
於是,本書的作者開始給您披露更為令人震驚的事情了,您聽了可能連大氣都喘不過來了。
我先在此宣告一下,本書作者於2006年初離開了人世。她一生專門研究神秘領域。她研究了一個十分神秘的組織,叫「玫瑰十字會」。結果發現世界無奇不有,這個組織成員居然被要求遵守一個原則,在適當時候,用佯裝死亡的辦法,向世界宣佈,自己在這個世俗世界已不存在。其實,這只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死」,而不是身體上的消亡。之後,這個從哲學意義上死去的人,就開始了自己餘生的隱姓埋名的生活,將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做完。等身體真正死掉,也一定要在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被埋葬。
弗朗西斯·培根,同樣也是一個很偉大的名字,國人中,聽說過他的名言的不算少,當然都是些隻言片語。作者認為,所有莎士比亞名下的作品,均出自培根筆下(請細讀作者在該書中所提出的證據)。他也是「玫瑰十字會」成員之一,那他在人生舞臺上是不是也選擇了「哲學意義上的死」呢?……
那個時期的統治者是:伊莉莎白·都鐸。一般稱伊莉莎白一世。當時的王朝自然就以她的姓氏命名:都鐸王朝。
關鍵問題是,伊莉莎白一世自稱自己終身未嫁,一生保持女兒身!但作者卻說,她這個「處女」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弗朗西斯·培根。老二是她一手栽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