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狂歡(第1/2 頁)
寫作,從來不是一件輕鬆和能躺贏的事情。因為要勞心費神的事情太多了,路遙先生不正是一個典型嗎?但是,寫作可以作為一生的職業,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只需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能開啟自己的文學夢,只要你願意堅持,終會迎來高光時刻。
在島嶼專心寫作的亦浪,覺得說得太對了,因為他也正為孩子未來能成功討上媳婦這個光榮目標正在努力奮鬥中。
而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人們把它和模特、空姐、文秘一樣,看作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當。
在國內,自身很內卷的程式設計師把30歲就看作是職業的分水嶺,能爬上管理職位就能再次迎來人生的第二春,反之則要考慮出洋延續原有技術優勢或者換個賽道重新開始。
亦浪前幾年的時候,就被前同事問到mbA值不值得投資的問題,因為作為程式設計師的他也快臨近30大關卡了,他還不想離開本行,這裡面就涉及了經濟學上沉沒成本的概念問題,他因為把許多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It行業,因此卯足勁想要往管理層衝一衝。
怎麼抉擇沒有答案,人生也沒法重來。這時,亦浪想起了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蘭迪·鮑許教授所說的一段話,裡面有一個“牆”的概念,他說:每一個困難都是擋在你面前的一堵高牆。但牆之所以存在,不是為了阻攔你的,而是為了激勵你的。牆的存在,是想要檢驗你到底有多麼想要牆背後的那些東西,是為了阻攔那些沒有那麼渴望的人的。
實際上,事實要比想象殘酷的多。在一些大廠,甚至是28歲左右就要面臨自己人生的痛苦抉擇,因為太內卷。
但即使這樣,程式設計師白手起家的造富神話,仍讓大家為之瘋狂著迷。
國內有dY,國外有Stripe,國內的大家耳熟能詳就不細說了。
國外的Stripe,其創始人帕特里克除了憑藉價值千萬美金的幾行程式碼成為億萬富翁,還泡製了讓人津津樂道的33億研究所送女友的浪漫愛情故事。這是妥妥的美滿故事典型,開掛似的人生讓人心生羨慕和嚮往,至於愛情會不會被日常瑣碎所打敗,以後的故事留待以後見證吧。
在程式設計師狂歡的日子裡,想象他們是狂歡的,儘管他們對生活的吐槽可能已經淹沒了吐槽大會。
據Github資料,截至2021年,中國有755萬程式設計師,約佔全球7300萬程式設計師的10%,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亦浪接觸到程式設計和學習程式設計,是因為他有個同學是個自己創業的程式設計師,受他影響和指導,進步頗快。
從第一行程式碼“hello ,world!”的驚喜實現,到逐漸掌握php和python的一些技巧的過程,他同學展示程式碼應用的神奇之處功不可沒。因為他成功勾起了亦浪要征服程式設計這座大山的慾望,也曾想過復刻成功者的成名之路,成長之路不斷披荊斬棘。
程式碼,雖然入門門檻比較低,紙質與影片教程一抓一大把,海量敞開供應,但是,程式設計師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勝任的,要靠天賦,這個天賦不是說你是讀計算機專業和英語專業的就行了,那只是基本條件,程式設計無形中設定的門檻,很關鍵一點是天生的解bUG能力。
因為你就算按照影片演示的步驟來弄,結果弄了大半天才發現還是在原地打轉,沒法像影片演示的那樣順暢執行,沒有那種強悍的“解bug”能力,堆砌再多資源給你也是白搭。
亦浪也沒想過要當程式設計師,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生存技能,讓自己面試時增值的技能。而事實上,用人單位根本不會考慮這些,一個蘿蔔一個坑,招的都是對應的人才,因此,這個技能亦浪一直沒用上,反而因為缺乏應用,一直在退化。
前段時間,聽做新媒體的朋友抱怨說,最早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