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人對抗寫意派(第2/3 頁)
同事感傷。
在那個年代,堅守就像一盞隨時可能燭幹淚盡的孤燈,淒涼的亮在影影憧憧的黑夜裡,不知何時會破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迎來曙光。
不過,終究還是挺了過來。
“對了,我那天應該請你把核舟拿來展覽的,不過人年紀一大,忘性也大。”
閻老先生悄悄說道。
“已經賣了。”
“賣了?!”
閻老先生吃了一驚。
“對啊,就在隔壁私人拍賣會,還不知道能賣多少錢。”
閻老先生呆愣的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不是心血之作嗎?他還以為秦淮不願意將它輕易示人,沒想到直接往私人拍賣會里一丟?
而且秦淮這輕飄飄的語氣……真夠隨便的。
“咦,這裡還有一個東瀛的展位?”
秦淮突然看到那邊有兩位穿和服的東瀛少女站著。
展臺上有東瀛文字,上面擺著幾件核雕作品,並附帶漢語譯文。
“嗯,這幾位好像每三四年來一次,是覬覦我們的核雕技藝,前來‘交流’的,等偷師結束,就倒打一耙……放肆鼓吹,說我們的核雕技藝沒傳承好,被東瀛發揚光大了云云。”
閻老先生當茶餘笑談一樣說著。
“偷師核雕?隨意啊,這是文化軟實力輸出。”
說句實話,並不是秦淮看不起東瀛偷師。
就拿學漢字舉例吧,學了一個片假名,得意洋洋的回去了,漢字的真正精髓完全沒學到。
連重中之重的文字都只學了個片面,其它偷學的茶道、花道、香道能學到精髓?
稍微想想也能明白事什麼德性。
全靠鼓吹罷了。
中華家吃虧就吃虧在,花了幾十年建設經濟,普通民眾要改善物質條件,誰來關注這些?
所以很多優秀的傳統並未普及,但不普及,絕不意味著傳承就斷了。
中華家萬里的疆域裡,藏著多少星星之火?
如漆器巨匠甘亦可(為表達尊敬,用真名),十年磨一劍,硬是將只在宋代的文獻中有些許記載,製法早已經失傳的犀皮器完美還原。
這一製作技法,沒有樣本可循,只能逐步摸索。而漆器,卻恰恰是最難摸索的手藝——因為一尊漆器從製坯到成品,需要幾十上百道繁複的工序,動輒耗時整整一年。
任何一次風乾、刷漆的失誤,都會令前功盡棄。
便是這樣一個難以還原的犀皮漆技藝,在甘亦大師的手中重現,宋代漆器的雍容風采,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甘師傅說:一千年前,我們的祖先能做出最精美的漆器上,一千年後,我們還是能做出最精美的漆器。
其實平遙也有一個完整的漆器製造工序,而且傳承於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期間一直繼往開來,不斷創新,只是……從未出過紀錄片罷了。
“哈哈哈,我當年也是這麼想的!”
閻老先生與秦淮的淡定一拍即合,中華家本土產生的玩法,其實還是中華家的人玩起來最得心應手。
或許囿於戰亂和必須建設經濟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先放下。
但要是我們開始注意起來了,那不好意思,你爸爸還是你爸爸。
“不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不但要傳承下來,還要讓它們普及化。這份重擔就交給你了。發展核雕的同時,儘量幫襯一下其它技藝守護者。”
閻老先生拍拍秦淮的手背。
……
……
“閻老先生,恕晚輩無禮。剛才你說的理念,晚輩不敢完全苟同。
寫實也是藝術的一種,我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