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愛信不信(第1/3 頁)
“好料常有,核雕宗師不常有啊。”
趙綸搖頭嘆息。
魏老闆也唏噓不已,這門技藝,傳承下來的難度太大了。
一生心血都得放在上面,如果沒有天賦,還未必能有所成!
技藝慢慢凋零,後人就只能從文獻和博物館的櫃檯裡,一睹它們曾經的風采……
……
……
青年與魏老闆的攀談,嗓門很大,秦淮沒理由聽不到。
按照青年的描述,他擁有一對極品麒麟紋官帽。
所謂官帽,就是四大名核之一。
其穩而莊重,形體雅緻,因像某朝的官帽,進而受到追捧。一度有“官帽在手,要啥啥有”的美稱。
而麒麟紋官帽,則是一款以外形命名的品種。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使官帽成為玩核人的追求的臻美品種。
在山區,一棵野樹很難配出一對極品核桃來。故而更顯這對核桃珍貴。
看來青年蒐羅到這對麒麟紋官帽,也是花費了不小力氣,難怪如此珍視。
“唉,爺爺就愛把玩這些玩意兒,可惜沒找到可以雕刻五十個意象以上的大師,否則,這會是一個上品禮物。”
趙綸嘆了一口氣,到了這個年紀,送禮物再珍貴也沒用了,珍貴的物品,老爺子見得多了。
到了老爺子這種眼界,給他送禮物,一味追求昂貴价值,已經沒有任何用處。
必須得投其所好。
否則的話,就算把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抬過來,也於事無補。
說到鎮館之寶,故宮博物院還真永久收藏了一對麒麟紋的極品官帽核雕!
老爺子曾不止一次讚賞過那對核雕,正因為趙綸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所以才會絞盡腦汁送一件核雕當壽禮。
但問題是,找不到有高超技藝的核桃微雕師!
古代那些大師,沒有現今的科技,都能完成一件瑰寶級別的雕刻。
現在工具進步了。
而所謂的當代核雕技藝扛鼎人,卻無法重現前人技藝。
雖說當世有三位核雕師號稱可再現大名鼎鼎的‘核舟’,但實際上,有沒有當初王船山的水準……
他們心知肚明。
“如果閻先生未老,他那登峰造極的核雕技術,就能幫你……但可惜,閻先生封刀了。”
魏老闆嘆息了一聲,躺在竹床上伸了伸懶腰。
沒辦法,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需要耗費的心血太多,不僅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練習核雕技藝,還需要浸淫各類古籍,系統的學習書法、書畫、篆刻……深諳中華的博大文化。
明代王船山能雕刻出蘇軾遊赤壁、響徹文壇的核舟。
也是有著深厚文學素養的積累。
蘇東坡那放舟赤壁的氣度,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山野村夫就能表現出來的!
總而言之,想要讓一枚核桃化腐朽為神奇的變成一件傳世藝術品,作者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修養。
當然,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都可以靠學習積累,核雕師最關鍵的,還是悟性和天賦。
多一分悟性,那就是宗師。
不巧的是,趙綸沒找到理想中的核雕宗師。
“老魏,你人脈廣,有沒有什麼其它派系大師介紹?”
趙綸的急切已經顯在了臉上。離老爺子壽辰就只剩六天了,若要找到那樣一位宗師,前期的準備工作可能都要三五天,再動手雕刻,能不能趕上還是兩說,由不得趙綸不急。
魏老闆緘口不言,能推薦的名師都推薦過了,這位少爺的核料本來就奇偉,要求幾近苛刻,就算名師,也操持不住。
但除了那幾位名師,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