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涇河龍王,老逼登不聽勸(第1/2 頁)
長安大街,夕陽西下。
此處熙熙攘攘,當今的唐王雖說殺兄囚父,可卻戰功赫赫,可謂萬國來朝,又生了個好兒子,魏王兼濟天下,手中有仙苗,一為土豆,二為紅薯,又有玉米,可謂變幻無窮,救了一方水土百姓,正因如此,長安街道上自然是沒了昔日戰亂時的場景。
雖說依舊有蝗災,可百姓們終究不會食不果腹,亦不會易子而食,倒是也不少百姓為這位三皇子立了廟宇,煙火嫋嫋,甚至有的百姓稱他為在世真佛,或是天庭真仙。
如此傳聞層出不窮,老百姓們可吃上飯了自然有閒置的時間出門垂釣,而長安旁的徑河處,有一人,傳聞可推演天下,常常有漁夫前往詢問對方,何處能垂釣。
此人也不要什麼厚重報答,僅需一尾金鯉便可。
這樣的時日持續許久,李泰終於找到了此處,既然是西遊那麼袁守城自然會如約出現,與當初的洪荒大劫,巫妖大劫,封神大劫相同。
西遊大劫,其中關鍵的一處便是涇河龍王與袁守城的賭約。
唯有恐嚇當代天子,佛法才能東傳。
李泰的嘴角浮現出了一絲冷笑。
佛法?
在長安也曾風靡一時,可惜和尚們太過肆意妄為否則也不可能有三武一宗的滅佛!
而且,當初佛門的肆意妄為留下了不少後遺症,至少當鋪便是當初和尚們弄出的,主要是為了壓榨佃農,以致如今長安到處是當鋪。
佛法?若佛法真有效,三武一宗豈能滅佛?他踏入此處,主要是為了阻止西遊大劫,若西遊大劫無法阻擋,那麼至少避免徑河龍王慘死,令佛教東傳徹底成功。
什麼西遊取經?不是大唐需要佛法,而是佛門需要大唐!
李泰走至涇河旁,看向了前方在弄功,替客人推演前程的袁守城。
他默然不語,直到推演結束後,袁守城終於察覺到了他的身影。
“敢問公子,有何相詢?”
見客人身上貴氣,眼神居高臨下,不像普通百姓,袁守城放低了姿態,輕聲問詢。
“聽聞先生推演之術可謂一絕,不知能否推演家父之事?”李泰嘴角抿起了笑容,對方往前放了個凳子,他坐到了一旁。
“公子身上有華貴之氣,是有福之人,平日助人為樂,救助了不少的百姓,身上有陰德,可是身居高位?”袁守城略微頷首,輕聲詢問。
“也可當如此。”
李泰伸出的手,他要看一看這袁守城究竟有多麼神奇是不是佛門的人。
卻沒想到,此人老神在在,欲推演時見一中年男子氣勢洶洶,踏入此地時,一敲桌子,二者望去,卻見此人雖說氣質華貴,像是身居高位已久,可裝扮卻是一位秀士,通體白衣,腳踏圓口黑鞋頭,行至此地,眼神極為冷漠,可在看向李泰時,卻不禁一愣,下意識行禮:“見過殿下。”
“小生這廂有禮。”
聽聞此言,李泰已有了解,對方或許是涇河龍王,袁守城屢次推演水族位置,以致凡人垂釣而出,對方不服,如今應當到了質問袁守城的劇情,可對方能認出自己,李泰極為意外,微微頷首,道:“可是要有事相求先生?”
“是,也不是,我與這位先生頗有間隙,此次找他,是為了結了仇怨,若殿下有事相求,儘管辦了。”白衣秀士雖說急躁,可終歸是龍王,知曉辦事先來後到。
“既是仇怨,本皇子自然不應阻攔。”
“你們好生說道便是。”
李泰往後一步,作出了一個“請”手勢。
涇河龍王頗為感激,當即坐在袁守城的面前,對方卻是眼神在李泰的身上不斷觀察,最終聚焦於白衣秀士的身上:“敢問閣下要測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