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2 頁)
do;的戰略方針,不惜以犧牲中國以及荷蘭、印度的利益,同日本達成暫時的妥協,並誘使對方進攻蘇聯,以換取日本放棄進攻南洋美國屬地菲律賓,暫時求得&ldo;太平洋上的平靜&rdo;。而日本方面的戰略方針是:利用歐洲局勢,誘使德國先同美國交手,拖住英美主力,並利用美國迫使中國政府投降,在以中國為中心的遠東建立鞏固的&ldo;後方基地&rdo;,然後再集中主力南下,對英美勢力範圍大打出手。
正當日美談判雙方爭論不休之時,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先於日本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僅短短十幾天,德軍以&ldo;閃電式戰術&rdo;突破蘇聯邊界六百多公里,並有長驅直入之勢。訊息傳出,舉世震驚。日本軍閥面對瞬間驟變的局勢,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在統治集團內部,迅速爆發了一場&ldo;南進&rdo;還是&ldo;北進&rdo;的爭論大戰。最終的結果是,主張&ldo;南進&rdo;的實力派獲勝。
第四章 山雨欲來(5)
日本決定孤注一擲,在英美的南洋勢力範圍內大開殺戒了。7月24日,日軍在印度支那南部登陸,開始了掠奪戰略資源的行動。日美談判宣告暫停。
作為對日本人的回敬,7月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凍結日本在美的一切資產。8月1日,再度宣佈對日全面禁運石油。如果日本的石油得不到進口,在兩年之內庫存就會消耗殆盡,具有高強度殺傷力的武器如軍艦、飛機等將變成一堆廢鐵。日本人見此情形,殺氣驟增,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大將公開發表講話,鋒芒畢露地嚷道:&ldo;與其坐待石油日漸枯竭,倒不如先發制人。&rdo;
一個月之後的9月6日,日本東京御前會議討論透過了由海軍軍令部草擬的一項重大決議‐‐《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明確提出了&ldo;帝國為確保自存自衛,在不惜對美、英、荷一戰的決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為期完成戰爭準備。日美外交談判,如果至10月上旬仍不能實現我方要求時,立即採取對美(英、荷)開戰行動。&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