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拓地三郡(第3/4 頁)
刀,凜然說道:“讓當地郡縣官員強力清查隱戶,凡惡意隱匿百姓者,超過十人,即處以徒刑,遷至建康,男子營建城垣!女子種桑繅絲,紡織錦緞!”
孫策就不信,大軍剛剛剿滅了數萬人的叛逆,將叛亂賊首砍了下來,傳示郡縣,緊接著就有豪強敢頂風叛亂。
如今劉表大敗,外無強援,內無民心,他們就算腦袋發熱,也不可能振臂一呼,就發起叛亂。
而更重要的是,孫策覺得可以讓豫章郡的豪傑多到丹陽、吳郡看看,看看吳郡世家、豪強之富庶,民生之繁華。相信他們很快也會接受如今江東的政令。
放棄以往固守塢堡,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開始大規模的生產,開墾荒田,勸課農桑。
畢竟這一個郡可是比後世一個江西省面積都大!這麼大的土地上才四十多萬人,也未免太空曠了。要知道戰國時的楚國,人口還有五百多萬呢。
這麼大的地方,開發進度卻如此落後,一百六十萬的人口,短短几年就消失到了四十六萬,朝廷權威喪失,官府無法強力掌控地方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孫策說道:“豫章郡土地廣闊,又川澤密集,樟木叢生,郡府實在是難以管控地方,故使豪強隱匿,宗賊盤踞,此輩皆倚地險深遠,以抗官府之令。孤打算將豫章一分為三,自彭贛澤(鄱陽湖)劃界,分鄡陽、彭澤、鄱陽、餘汗四縣為鄱陽郡。”
這東西切了豫章郡一半的土地,卻只有四個縣!就可想而知,當地究竟有多地廣人稀,這也是為什麼鄱陽賊總是發起叛亂。
孫策隨後說道:“鄱陽以南近千里之地,有宗賊橫行,而無郡縣管控,在鄱陽之南,再新建上饒、葛陽兩縣,以興餘水!”
餘水是灌注進鄱陽湖最大的一條河流了,在這一帶十分適合發展水運和農田水利設施。
上饒市在後世也是非常出名的。三清山、靈山都在這裡。
東吳在這裡始設郡縣。
東吳的人口,肯定是比不上漢末的。
之所以能夠始設郡縣,無非是為了加強管控。
所以孫策在這裡新設郡縣,人口和土地條件是存在的,甚至比東吳還繁華成熟,只是看孫策治下官員能不能在軍隊的支撐下,有效的管控住當地了。
張昭對鄱陽一帶的水利十分清楚,說道:“我以為的確可以在當地新設一郡,以開發當地。豫章郡也不過是秦時新設之地。駐軍築城南昌,而始創豫章。我等開墾鄱陽,不會比秦時開墾豫章更為險阻。而且鄱陽內不僅有餘水,還有贛水,可連通丹陽、會稽,可興工商。”
贛水啊!
孫策感慨,後世的景德鎮就在贛水之上!
當然,如今大漢也已經有了青瓷,甚至白瓷也產生了。
孫策將軍府中就有不少白瓷,為天下冠!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漢的瓷窯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南岸,尤其以會稽為主。
會稽才是當今天下的瓷都。
北方的瓷器供應,或者說天下的瓷器供應,都主要倚靠江南,確切的講倚靠江東東南。
孫策要不是忙於征戰,這一兩年早就開始籌備在豫章建立瓷都了。
現在把鄱陽郡建起來,就是為了開發贛水、餘水沿線,為瓷都從會稽遷往景德鎮作準備。
倚靠丹陽,鄱陽郡的瓷器產出必定比在會稽更有前途,會更利於通商。
分出鄱陽郡之後,豫章郡還是剩下了十七個縣,再加上從江夏奪取的長江以南三縣,豫章郡還是有二十個縣。
這個規模依舊龐大到無以復加,尤其沙羨那還是後世武漢,上接漢水,下控長江,如此重地,必然牽扯豫章郡府大量精力在西北,根本沒辦法跨越近兩千裡再去管豫章南部靠近交州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