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2/2 頁)
現在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比如線國安,很多人都要將他千刀萬剮,唯有朱永興持反對意見。對於古代那些殘忍得近乎變態的酷刑,朱永興本著現代人的心理,是深惡痛絕的。把線國安亂棍打死,削首示眾,屍身棄之荒野,他認為這已經足夠了。
當然,如果敵軍將領虐殺明軍戰俘,他也不憚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他並沒有宣佈取消凌遲等酷刑,而是在規則中加上了這麼一條作為震懾。
文明能夠打敗野蠻,這是朱永興所堅信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是他行事做人的原則。他希望跟隨他的將軍和士卒也能如此,最好是能成為保國衛民的英勇無畏的戰士,而不是心理扭曲,以殺人為樂、以虐殺為快的瘋子。
……
汝陽王馬寶,慶陽王劉震,陳國公吳子聖,淮國公馬惟興,翼國公馬自德,魯國公祁三升,宜川侯高啟隆,孟津侯魏勇,總兵張國用、趙得勝……
朱永興環視了一圈自己要帶去安南的將領,這些人大勝之後都升了一級,又能繼續跟著朱永興,加官進爵更加快捷。所以,看得出來,大家心情都比較愉悅。
選出這些將領也是朱永興反覆權衡的結果,而不是隨興而來。昌國公高文貴,鎮朔伯吳三省,抗清很堅決;再加上在此戰中表現很好的陳奕耀、陳盛、張文翠等將,朱永興都留給了白文選。這樣他遠在安南,對這面的情況也能比較放心。
而跟隨他去安南的這些人,有些是可倚重的,有些是要觀察改造的,還有些是準備重點培養的。比如劉震和馬自德,還有魏勇之子魏君重等年輕人,加以薰陶和調教,很可能會成為擁戴朱永興的中堅力量。畢竟年輕人的思想還沒有完全固定,可以逐漸加以引導。培養新生力量,加快新老交替的節奏,也是朱永興所要採取的長遠之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