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晁錯(第1/2 頁)
【總體而言,劉恆依據黃老之學,施行“無為而治”,鼓勵民間的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減少對外戰爭的次數,廢除苛刻刑罰,對商人買賣解禁,又對諸侯王和列侯功臣們總體上採取一種較為寬和的態度。】 【這樣的做法,讓漢朝的人口繼續恢復,在他在位的末期,“民近戰國”,經過秦末楚漢的人口,總算有所恢復。】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臉上的笑意真實了一些,嘴角的弧度都更大了一點。 大漢的問題僅僅是糧食、經濟、或者與缺乏戰馬之類的嗎?不,大漢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人口稀少,雖然並沒有少到最緊張的地步,但同樣非常嚴重。 稀少的人口,讓大漢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糧食儲備,也無法組織起對匈奴的有力反擊,這麼些人口,忙著耕種、修建各處水利設施都來不及,哪能抽出大量來對外作戰? 大漢的人口確實比匈奴要多,但大漢的性質與匈奴又怎能相同? 而他登基以來,最大的治國目標就是能夠恢復大漢的國力,等到他在位末期,能夠讓人口恢復至秦朝左右,就是他成功讓大漢國力恢復的一個證明。 看到這裡,劉恆感覺自己對改正朔、易服色等事情突然起了極大的興趣——有這樣的天命在身,朕自當承擔起為大漢訂立禮制的責任! 漢朝初年。 劉邦鬆了口氣:“可以可以。” 他掰著指頭算了算時間,雖然並沒有準確的資料,但劉盈死亡的年齡還是已經明確的,既然如此,再估摸一下呂雉的壽數,以及劉襄兄弟在劉恆登基一兩年後先後離世,這麼一算,大漢恢復戰國秦朝時的人口的時間,離得也不算太遠。 既然這樣,他就可以放心了,大漢需要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不過,既然如此,那麼大漢的情況就已經基本能夠支撐起一些戰爭了,就算劉恆的太子繼位後要處理諸侯王和功臣集團的問題,也不應當拖到再下一個皇帝才開始進攻匈奴啊? 劉邦的臉色不對起來。 這麼算來,難道他這個兒子的繼承人在壽數上有所不足? 【而在劉恆在位期間,除了賈誼外,還有一個人,同樣對漢朝的政策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個人就是晁錯,劉恆在位時期擔任太子家令,先前提到的“入粟拜爵”和“募民實邊”兩個政策,皆由他提出。】 【晁錯並不如賈誼一般,是一個地道的儒家人士——雖然漢朝時期的儒家與後世的儒家,有著天差地別。】 【晁錯在早期師從張恢學習法家思想,沒錯,就是法家思想。】 【雖然漢朝大部分人都認為,秦朝的滅亡與法家有著莫大關係,但法家也並沒有因此消亡,而是依舊維持著一定活力。】 【而縱觀漢朝,除了初期堅定任用黃老之外,其餘時間絕不是單一任用一家學說,而是擇其優劣,既有“儒皮法骨”,又有漢宣帝“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的定論。】 【此後,法家的思想觀念一直有所傳承,雖然未必是掛著法家的名號。】 秦朝。 嬴政眉頭都沒有動一下,神蹟中內容的意思,與先前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認為秦朝的制度過於暴虐苛刻——他並不意外。 倒是漢朝後來的這個方式確實有可取之處,霸王道雜之嗎?儒家確實也有些能用的地方。 不過,觀神蹟之意,法家的思想、或者說手段等方面確實傳承了下去,但名字已經不再是法家,那還能是誰?儒皮法骨,只有儒家了。 始皇帝看向了李斯,果不其然,李斯正在咬牙切齒。 李斯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但他這時已經完全顧不上了,左右皇帝也不會因為他此時的失態而對他進行懲戒,那他何必壓抑自己呢。 儒家!儒家那群不要臉的傢伙! 嘴上說的好聽,仁義道德,各個將其奉為圭臬,還以此來指責他法家殘暴沒有人性——那你們呢?你們做到仁義道德了嗎? 若是做到了仁義道德,怎麼還能厚顏無恥地將他法家的理論據為己有、冠上儒家的名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你們整天將禮制掛在嘴邊,自己沒有禮制,怎麼還不知道一死以示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