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劉茜茜篇(1)(第2/4 頁)
不夠確切。
有的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我明明什麼都沒有,卻還要失去一些東西,而有些人明明什麼都不缺,卻還要爭一些東西。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那時的感受,當我聽到父親意外去世的時候,我整個腦袋是空白的,我不知道“死亡”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抱著母親痛哭流涕!
從那以後,我從別人的眼中讀出了另一種含義——同情。為了避免與這種目光交匯,我習慣性的垂下了頭,也開始不喜與人交談了。
都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沒錯,在我25歲那年,我看到了那扇窗,不過上帝並不如傳言中那樣的靠譜。
父親過世之後,他的哥哥們也未曾出現,電話號碼竟成了空號。而母親那邊的親戚們也不再與我們親近了,之後,母親出入親戚們家中的頻率越來越低,如同失去了聯絡一樣。時隔多年,我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不過是人走茶涼,怕我們是如膠水一般甩也甩不掉的麻煩而已。
母親是一個很傳統的女人,雖然只有小學文憑,但為人正直。在她的教育下,我成了鄰居們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小孩”。母親每次聽到他們誇讚我,臉上便會露出笑容。我看得出來,那微笑是發自內心的。
久而久之,不僅僅是母親,連我也喜歡上了這種被人羨慕的感覺,這成了我多年以來努力學習的動力。然而,高考的失利讓我短暫的失去了光環。因為,在我結婚之後,他人的視線又重新落在了我的身上,從那之後的每次交談,我都能從鄰居們的眼中看到滿是羨慕的目光。
我有穩定的工作,疼愛自己的老公,聽話懂事的孩子,這對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值得炫耀的。而且我也從不吝嗇與身邊的人分享我的故事。
這些年來母親一直沒有再婚,就是為了安心的照顧我。生活對她來說,很平淡無奇,因為未曾出現過任何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她對生活是不抱有幻想的,是順其自然的。
我經常問母親,為什麼不找個人共度餘生?
母親總是微微一笑,回答說:“以前,你爸爸是我的一切。現在,你是我的一切。等你結婚了,這些道理你自然就明白了。家是需要你用盡一切去守護的。”
當我和我老公結婚後,我大概明白了母親話中的含義,但總覺得我明白的內容並非母親想要傳達的意思。
我和他是高中同學,他比我大一歲,是個很有魅力的男人。不過,在我與他熟識之後,我才覺得他是個有魅力的男人。高中時期,他是一個異性緣很好的男生,所以他給我的印象是多情且放蕩不羈。
他叫劉翰,跟我同姓,母親說這是一種緣分。
從姥姥那一輩開始便有了同姓才可以結婚的規定,我也不知道這是誰定下的荒唐規矩。所以,姥姥、母親都嫁給了姓劉的男人,不過,我的姨母們卻嫁給了異姓的男人們。雖然姥姥曾多次反對姨母們的婚姻,並以“異姓婚姻不會幸福”為由恐嚇她們,但終究敗給了她們的執著。
我不知道這個規矩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當母親說起這段故事時,我才知道她口中“緣分”二字的真正含義。
你心中的想法是否和姥姥一樣?
這個問句我始終沒有說出口,可能我太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至於害怕的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和他是在公司年會上認識的。我記得那天他穿了一件深藍色的西裝,由於髮膠過多的緣故,他的髮型看上去很奇怪,像是在黑色的電線上塗滿了蜂蜜一樣,有點油膩的感覺。儘管他的黑髮還留有一絲洗髮露的香味,但髮型上的失敗令他失去了幾分帥氣,同時也失去了在場女士的關注。
我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為我們拿起了同一塊草莓蛋糕,而且他很有紳士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