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第1/2 頁)
除了家禽,還有承包山頭種果樹的、承包魚塘養魚蝦的。
去年,腦袋瓜子活絡的向九,敢於做第一個&ldo;吃螃蟹&rdo;的人‐‐將自己家的院子精心拾掇後,開起了家庭旅社,接待那些慕名而來、又趕不及回去的遊客。
起初大夥兒都不看好。覺得城裡就有鱗次櫛比建起來的旅館、酒店、招待所,這鄉下矮不隆冬的平房、房前屋後不是菜園就是雞鴨,誰會願意掏錢住?
不想,向九的家庭旅館開起來以後,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一撥又一撥遊客衝著開發完善的溶洞、溫泉、地宮遺址以及動物公園而來。如此多好玩好看的景點組合在一起,只玩一天怎麼夠!
這不,向九家拾掇乾淨、窗臺擺著一溜野花的六間房間,沒怎麼花功夫宣傳,就有生意上門了。有隻住一兩晚的,也有一口氣訂上十天半個月的。這是想把整座雁棲山逛一遍哪。
住了還要吃,完了走的時候還問向九院子裡的雞鴨賣不賣。城裡沒法養殖,想吃點雞肉、鴨肉,還得上農貿市場買。菜場裡的雞鴨瞅著哪有農戶院子裡養的精神啊。
向九家的雞鴨賣是賣,可僧多粥少。今兒有人問、明兒有人買,哪有那麼多雞鴨供他們賣啊。於是就介紹他們去其他人家買。就這麼,雁棲公社的農副產品也成了搶手貨。
幾乎每個遊客走的時候,都會帶上一些。
村民們兜裡的錢袋子一天比一天豐盈。
瞅著向九搗騰的家庭旅捨生意這麼好,家裡有空房閒置的也都模仿著開了起來。
反正不要什麼本錢,無非就是把房子、院子拾掇得乾淨些,床褥鋪得整齊些。
不得不說,向九的生意頭腦真叫靈光。從家庭旅館開張到現在,短短几個月,帶領其他村民一起,掙了個盆滿缽滿。
已經從書記位置上退下來的向榮新,樂得見眉不見眼,成天笑呵呵的。
年紀大了不再下地,每天早上拿著菸袋往村裡走一圈,看什麼都覺得順眼。
新上任的書記是向榮新的侄子,也是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公為民的好領導。
這是雁棲公社的福氣。
若是換個懶怠點,又或者只管小家、不顧大家的,還不把公社搞得烏煙瘴氣啊。
畢竟山上景區一系列開發後,雁棲公社的公帳多富裕啊。套句隔壁公社書記的話說,能富得流油了。
好在接連兩任書記的品行都相當不錯。村民們也都很務實。人心齊、泰山移,做什麼都齊心協力,日子自然紅紅火火。
日子寬裕,花錢也大方。
孩子讀書不用說,只要能上,就一個勁供他們上。希望跟向剛媳婦、向九媳婦一樣,考個大學回來,然後分配到穩定的公家單位。
除此之外,家家翻修起了屋子,推倒重建二層洋樓的也有。當然,規模沒法跟盈芳家的大洋樓比,但兩間的小洋樓咬咬牙、再親戚朋友間借一點,還是蓋得起的。
白牆黑瓦新屋子、綠植鮮花滿院子,鄉間小道鋪青石、河岸橋頭砌石凳……雁棲公社可謂是天天在改頭換面。
不經意間又在當地報紙上刷了一撥存在感。
眼下的雁棲公社,哪裡還是昔日縣城居民嘴裡的&ldo;鄉巴佬老土冒&rdo;、&ldo;山旮旯窮角落&rdo;,羨慕都來不及。
考出去的大學生(知青不算),盈芳、燕子,乃至社長家的小公子馮軍達,畢業後都相繼回了家鄉。
盈芳分配到了博物館。
馮軍達帶著他媳婦辦了停薪留職,回到公社開了家生態環保的印染廠,採取的染料皆來自大自然。為此,馮軍達包下了公社西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