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蟒蛇’全地形車(第1/2 頁)
聽著在座的科研人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各自看法。
李墨感覺還挺欣慰。
這將近半個月來,大家雖然沒有科研任務在身,但並沒因此就荒廢,而是去軍工廠圖書館充電,用知識壯大自身。
擱四十多年後,無數小夥伴會把這一現象戲謔的稱為‘卷’。
關鍵在科研領域,不卷也不行。因為你比別人少讀一本書,知識面就不如別人寬廣,個人競爭力自然也不如人家。
李墨將與會的科研人員的發言總結了下,概括起來就三點。
第一,用眾合系列的一款越野車作為參考樣本,底盤進行一定的降低,增強發動機功率與輪胎抓地力、扭力;
第二,出於對穩定性考量,車身不能做得太高;
第三,必須使用差速器、增程器……等等這類輔助功能,進一步提升車子的動力。
對此……
李墨抬手壓了壓,等現場安靜下來,說出他的方案:“剛才大家提出的每一個意見都非常好。”
“增強動力、扭力、輪胎抓地力,車身不能做得太高,還要配備差速器、增程器……”
“把這些整合到一臺車上,那麼我毫不懷疑,我們將會得到一臺效能非常卓越的車子,完全能夠滿足帝都方面的要求。”
他突然暫停下來,視線從每一名科研人員身上逐一掃過。
話鋒一轉,接著又說:“但是還有幾個問題。”
“首先呢,我覺得大家的思路還是趨於保守了,沒有跳出固有認知。”
“其次,科研方面,不要拘泥於已有,最好是大膽的設想出‘沒有’,然後根據設想,首先進行理論驗證,看看自己的設想能否變成現實、能否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說著話,李墨忽然站起身,走去會議室門口黑板前,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緊挨在一起的長方形。
“在解釋這兩個圖案之前,我想先問一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
“越野車跟拖拉機相比,哪一個拉貨更多?”
這還用問嗎?
大傢伙紛紛選擇拖拉機。
李墨微笑著點點頭,再問:“那麼,在遇到三十公分高的障礙物時,越野車能過去,還是拖拉機能過去?”
這一次,大傢伙思考了片刻才給出答案。
有人選擇越野車:“如果障礙物高度只有三十公分,那一定是越野車能透過。”
另一波人反對:“肯定是拖拉機能透過三十公分的障礙物,因為拖拉機車頭可是後驅,前面兩個輪胎還比後面輪胎小了很多,遇到高一些的障礙物,駕駛技術過硬的前提下,可以控制車頭跳起來,肯定是能夠透過的!”
兩撥人爭論不下,大傢伙吵著吵著,下意識的,視線就全都集中到了李墨身上。
李總師知識面廣,他肯定會做出最合理的判斷。
對此……
李墨微微一笑,並未著急給出答案,三問:“那如果障礙物高度達到五十公分,發動機功率夠足、輪胎抓地力夠大、駕駛技術夠硬……”
“越野車會透過障礙物呢,還是拖拉機能透過?”
這……
大家面面相覷,這次意見倒是罕見地達成了統一,給出一致的答案——都通不過!
障礙物都五十公分高了,這怎麼可能會透過?
無論越野車還是拖拉機,越野效能再強,也不是坦克啊!
等等!
坦克?
對呀!
所有科研人員幾乎同時想到了一種可能,立即七嘴八舌的發表意見。
“總師,輪胎換成履帶,那攀爬能力不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