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2/2 頁)
錄,如能整理出來,對他應是個紀念。
於樹功本是北京市文物調查研究組秘書,工作隊初建,他擔負了一切行政事務,安排就緒後,又回到文物組。他是中共天津三位建黨人之一於樹德的弟弟(另二位是李錫九、江著元),青年時代與先烈李大釗有交往,送莫斯科學習,與烏蘭夫、伍修權等同屆。日本佔領東北,回哈爾濱做情報工作,被告密入獄,判死刑,又改無期。幾年之後,他竟說服了留學日本的青年獄醫趙公民(解放後任吉林省衛生廳廳長,死於&ldo;文革&rdo;),結伴出逃,成為日本監獄內重犯逃脫僅有的一例。曾入煤窯,隱姓埋名做礦工。後回到北京,蹬三輪車為生,解放前接通關係。能說半句俄語,他卻偏偏要做文物工作。&ldo;文革&rdo;中,為越獄一事又受衝擊。晚年躺在病床上,我去看他,去一次哭一次,害得我不敢久待。只有一次,我們憶起當年有人曾以掘陵破壞&ldo;風水&rdo;為由,揚言要幹掉我,他特地送我一把蘇制匕首防身的事,兩人不禁哈哈大笑。遺憾的是他去世時我在定陵寫報告,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劉精義這位當年的文弱書生,今天已是文質彬彬的學者,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致力於北京史研究,寫了幾篇頗有見地的論文。他說並未放棄十三陵,正在作&ldo;明陵札記&rdo;,幾十萬言,不久即可成書。一提到健康,他總是說陵園中那日日夜夜的泥水生活鍛鍊了他,至今保持著熬夜的習慣。
李樹興是開工不久才到定陵的,清理工作中搞登記、保管,工作隊解散留在定陵,&ldo;文革&rdo;中焚毀屍骨,他是目擊者,聽他講過一些別人不願說的細節。現在頤和園管文物,偶去遊園還談談往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