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四章 傷足何如傷頸?(第1/4 頁)
,春回大明朝
使者的被殺激怒了李成梁。
雖然昌黎郡王現在已經眼看著到八十了,但依舊虎威猶存,他已經掃蕩上下緬甸,所向無敵,如今區區一座沙廉城,居然敢殺他的使者,那完全就是找死了。
所以緊接著兩萬明軍就殺到了沙廉包圍這座小城,甚至南洋公司的十幾艘武裝商船都參與戰鬥。
好吧,這才是關鍵。
李成梁驅逐沙廉的葡萄牙人,就是因為和李旦達成協議,驅逐葡萄牙人後,這座城市移交南洋公司,而南洋公司控制沙廉後就更方便和印度貿易,說到底李旦對葡萄牙人控制印度貿易已經越來越感覺無法忍受了,雖然這些年葡萄牙人其實是從他手中高價拿貨的。
但是……
那麼高的價都行啊!
這就意味著葡萄牙人從印度賺的更多。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取而代之?
說到底現在他有了荷蘭這個新歡之後,對葡萄牙人這個舊愛已經越來越厭倦了。
過去他需要葡萄牙人。
因為他向西的貿易能力有限,畢竟這種海上貿易不是有船就行,得有海上控制權,得有貿易網路,得有補給的港口,人家葡萄牙人在這一帶經營一個世紀了。要知道葡萄牙人貿易控制權背後,是果阿十幾萬人口,甚至堪比他們的都城裡斯本,是沿途一系列城市,甚至連紅海沿岸都有他們的貿易基地。
他們連吉達港都進攻過。
李旦之前也就是在馬六甲海峽以東。
他沒法和人家比。
但現在有荷蘭人這個新歡之後就不一樣了。
後者同樣想掀翻葡萄牙人。
後者同樣有向西的貿易鏈,兩家合作幹掉葡萄牙人,然後荷蘭人獨佔歐洲貿易,李旦分印度貿易,可以說是完美的結果。
沙廉的圍攻戰就這樣開始。
布里託率領部下近千葡萄牙傭兵和城內五千多信徒,再加上那信囊部下的兩千多信徒,在這座擁有堅固城牆的城市裡,和進攻的兩萬明軍進行著殊死搏鬥。不過雖然是明軍,但其實真正的漢人就幾百而已,主要是將領和督戰隊,剩下全是李成梁招募的土人。包括南洋公司的那些武裝商船上漢人也不多,加起來也就五百,剩下同樣全是南洋土人,甚至包括少量倭奴。
連黑奴都有。
實際上這時候在南洋的明軍基本上都這個狀況。
皇帝陛下本來就是這麼設計。
他經略南洋的目的,就是利用南洋的財富和人口,彌補自己控制區面積小人口少的劣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既然南洋也是他的土地,南洋也是他的臣民,那麼當然可以直接用來和楊豐對抗,所以現在皇帝陛下在南方的軍隊裡面,安南兵,緬甸兵,爪哇兵,甚至黑奴,倭奴統統都有。這些僕從士兵在明軍將領和督戰隊指揮下,為皇帝陛下繼續開疆拓土,未來他們也將在需要時候,被調到大明抵禦楊豐。
死光最後一個南洋人之前,我大明皇帝絕不投降。
不過既然是僕從,那也就不可能有正牌明軍的戰鬥力,畢竟要的就是他們足夠廉價,吃的少,軍餉少,裝備肯定也差,甚至不少乾脆就是純冷兵器。這種情況下進攻並不順利,沙廉是真正要塞,布里託手下還有幾艘可以使用的戰艦,守衛都是信徒,可以說同心協力,而指揮此戰的李如柏水平也有限,總之雙方居然打成了持續的攻防戰。
其實主要是季節不對。
這時候緬甸進入雨季,李如柏的後勤受影響。
不過這場戰鬥也沒那麼簡單。。
因為葡萄牙人同樣也很清楚沙廉被南洋公司奪去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