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與均線》(第1/1 頁)
k線不停地上躥下跳,在它身後留下一串長長的腳印,這些腳印組合出一幅圖,慢慢的圖上又出現一條均線。均線自出生開始,便一直追隨著k線的腳步,朝k線的行進方向而行。它的反應很遲鈍,總跟不上靈活的k線,但即便如此,它們的方向仍總能保持一致。
k線像一個患有少兒多動症又喜怒無常的小孩,均線則像是小孩拉著前行的一輛笨重的車子,而小孩用來拉車的是一條強彈力繩。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左邊不遠處有風景吸引了小孩的注意力,他的腳步漸漸發生偏離,隨著不斷前行,身後的車子不知覺的也向左邊而去。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他忽然覺得先前吸引他的風景已經變得索然無味,甚至有點討厭。這個想法的滋生,讓他自然地向右邊遠離,隨著不斷地前行,身後的車子不知覺的也向右邊而去。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左邊忽然發出一聲動物的吼叫,他伸長脖子遠遠的望了望,然後快速地向聲源跑去欲一探究竟,但笨重的車子令他不能夠快跑,他只得艱難的向前,彈力繩被拉長。終於走近了,一隻猛虎從荊棘叢中探出頭來,小孩嚇破了膽,拼了命地朝反方向狂奔,彈力繩被拉得老長緊緊地繃在小孩和車子之間,隨著下他的拼命堅持,笨重的車子漸漸被拉的加快速度向右邊而去。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他的心情差到了極點,行事完全失去理智。似乎對身後車子的遲鈍很是惱怒一般,他猛地往左邊使勁,把彈力繩拉的繃緊,但車子並不為所動,仍是緩緩前進,彈力繩因繃緊施加給兩端的力讓小孩感到異常吃力,他努力了兩把終於還是放棄了。就在小孩回到車子附近時,他猛地往右邊使勁,把彈力繩拉的繃緊,但車子依然不為所動,緩緩前進,彈力繩因繃緊施加給兩端的力再一次讓小孩感到吃力,他努力了兩把終於又放棄了,身後的車子仍沿著原先的軌跡緩緩前行。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他百無聊賴地東張西望,心裡沒有明確的目標,腳下飄忽不定,身後的車子慣性前行。
小孩在前面走,車子被他拉著緩緩而行。他剛剛接到明確指令,正堅定地向左快速行去。彈力繩因拉得繃緊而施加給兩端的力讓小孩覺得甚是勞頓,他不得不往車子的方向靠近了些從而使彈力繩的反作用力變得小點以稍作休息,當他覺得力氣恢復得差不多時便又堅定地向左快速行去,彈力繩再次被拉得繃緊。小孩一直蓄力-猛拉、蓄力-猛拉不停地重複著向左堅定而行,身後的車子也隨著他穩定地向左而去。
小孩堅定的行進方向,決定著車子穩定的行進方向,這份堅定一致地表現在時間之上。車子的行進方向並不受小孩那些短時間、不確定性的動作影響,小孩必須在時間上有一定的堅持並頻頻向空間借力,方可使車子的行進方向發生改變且更猛烈。
均線是k線的歸納總結,k線決定著均線。是k線走過的每一個腳印畫出了均線,而均線又反過來指出k線當前行進的方向。想要改變這個趨勢,k線必須朝反方向作出足夠的努力,在空間或是時間上。
2020-3-26
:()聽風吹起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