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3 頁)
仔細一問,說是寫小說從網上掙的,他不懂這個,不過現在的年輕人跟他們不一樣,他不懂不代表沒有,回去問一下自己的兒孫,還真的有這個職業,也只能感嘆人家不走尋常路,走別的道一樣可以掙錢養家。
這是自家妹妹的活,他幹得很用心,常振興和陳英不開早餐店了,除了一日三餐,也經常會去那裡幫忙監工,幫忙遞個茶水什麼的。
九層樓地基要打得深,加上這本來就是一口池塘,花費的功夫更大。
一樓是做商鋪用的,分成了三間,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打通成一間一起租出去,不過考慮到這裡普遍的情況,分成了三間大小差不多的。
然後二樓到四樓是一居室的單間,四樓到八樓是1室1廳的套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陽臺。
九樓原先周恆打算是一起裝修成套間到時候租出去的,可是陳英和常振興都不同意,九樓跟上賣弄的那半層一起裝修好就是一個200多平的複式,如果他結婚了,媳婦不想跟老人一起住,到時候給兒子做婚房用正合適。
周恆說不過他們,就先把九樓空著,到時候再看。就他個人來說,是不想住在車站旁邊的,太吵。
不過作為出租房,這裡要比他們小鎮那繁華一些,因為這裡前面有三個廠,現在這裡正在建著高鐵站,來來往往的工人多,這附近該有的也都有,高層的電梯房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租金也合理的話,想來很快就可以租出去。
房子一層一層的變高,很快,外面就有人在貼瓷片了,等這些做好,就是裡面的裝修了,珍珍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根據就近原則,幼兒園就在小鎮上,走路過去八分鐘,跟常喜樂同一個幼兒園。
常振興上面還有一個大哥,常喜樂是他最小的孫女。
他也在鎮上,有一門理髮的手藝,所以開了一間理髮店,兒子承父業,日子也算過得不錯。
原先,他們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至少比弟弟家的情況好,結果時來運轉,人家自己建了1棟9層的房,200多平啊,那麼多個房間,以後每個月光是收租就足夠過日子用了。
原先說著風涼話的人也不對這個二弟家說什麼陰陽怪氣的話了,以前家寶是沒出息,現在他們家的情況好了,再說那些不是得罪人,自己找不自在嗎。
耳朵邊再也沒有了那些話,常振興和陳英都很高興。
這是兒子的功勞啊,他們一直說太寵家寶了,會把他寵壞,他們兒子那麼好,怎麼會寵壞呢?現在這就是證明啊!
通山那邊還在裝修,周恆已經提出在老宅重新起房子了。
當初常大伯和常振興兩兄弟,上面的爺爺奶奶是給他們兩兄弟分好了宅基地的,常大伯分得了主宅那塊地方,常振興則是分到了柴房那一塊,以前是泥磚房,現在早就塌了,不過為了不讓別人佔了他們的地方,在邊邊常振興用水泥抹了一道邊界,這次,他們就是打算在這塊宅基地起房子的。
原先的房子在街道旁邊,做生意很方便,位置好,可是作為住宅區的話,就不夠安靜,正好他們這裡有宅基地,放著也是放著,不如在這裡起個兩三層,可以住得舒舒服服的。
到時候他們現在住的這地方可以再租出去。
那裡可不愁租不出去,又能多一個收入,陳英和常振興這麼一想,也是。
而且到時候搬回去老宅那裡,跟親戚距離就更近了。
他們這個小鎮跟郊區的範圍很模糊,走個十來分鐘,那就是到村子了,他們其實是村子裡的人,戶口還是農村的,只是因為跟鎮上距離太近了,日常跟鎮上的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這時候,他們通山的房還沒有弄好,陳英的大哥是沒空了,不過他有認識不少同樣做這一行的人,介紹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