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為太子打抱不平(第1/2 頁)
聽到李斯文的問題,秦懷道低頭陷入沉思。
他不常出入集市,自然不清楚如今市價,但他背的書卻是數目極多,微微回憶後便有了定稿:
“漢代的《居廷漢簡》曾記‘肉百斤七百’,而大唐的斤兩是漢朝的兩倍,所以某猜...一斤豬肉十四錢?”
李斯文詫異的看了眼秦懷道,甚至有點懷疑,這貨是不是偷看了自己和李承乾的書信,這也猜得忒準了!
要知道《居廷漢簡》成書時間是在東漢最鼎盛的時候,那時家家有餘錢,豬肉的價錢也不算太高。
但一斤豬肉十四錢,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也稱得上一句奢侈。
《鹽鐵論》一書中可是明說了,‘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意思是說,非豐年非災年,百姓收成穩定的時候,一頭豬的價格頂一家的全年收入。
但這書是權臣霍光特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的名義,召集各地賢良對國策進行的一場辯論紀要。
有一定參考價值,但絕對是有所誇大。
他向徐有田、孫思邈這一類見多識廣,家學淵源的老人詢問後得知。
東漢中期尚且鼎盛的時候,尋常工人的薪資是一月錢半百之數,不嫌棄豬肉腥臊的話,絕對是吃得起豬肉的。
至於斤兩問題,主要是改朝換代的問題。
在魏晉南北朝時,中央勢弱,導致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度遠不如前,有的地方隨西漢度量,一斤258克,而有的地方順從朝綱,一斤改為223克。
但如今大唐隨前朝度量衡,一斤的實際重量是668克,這其中差距,可遠遠不止兩倍。
也正是向家中老人瞭解過這方面底細,李斯文才參考著隋制度量標準,與太子在書信中暫定了豬肉的價格。
一斤十錢,減去成本,也就賺個人工錢,絕對算不上貴。
所以秦懷道的推論就很有意思了——他是拿不太準確的依據,經過令人發笑的換算,得出了一個十分準確的結果...
回想上次,鑑定秦王照骨寶也是這樣。
秦懷道依照著不知從哪翻來的古籍,逐一確定特徵,成功‘證明’了自己手搓出來的玻璃鏡,其實就是失傳多年的秦王鏡...
念及至此,李斯文忍不住多看秦懷道幾眼,心中腹議不斷。
這小子的天賦哪是什麼內務總管,他就應該走陰陽學說,學著張儀當個縱橫家。
這種胡說八道還能歪打正著的事情,只要多來上幾次,絕對能把對面頭子都給忽悠瘸...
秦懷道注意到李斯文正看著自己發呆,伸手晃了晃:“二郎,你還沒說,某猜的豬肉價格對不對!”
回過神的李斯文點頭,豎起大拇指:
“大差不差,某定下的價格比秦二你猜的還便宜些,一斤十錢。畢竟...大唐現在屬實算不上盛世,物價偏低,百姓薪資也不高。”
侯傑點了點頭,接著這茬繼續盤算:“既然豬肉的價格是一斤十錢,那某就來算算百姓的薪酬。”
“某家長工的薪酬是一年一貫錢,比尋常百姓收入略多,也就是說...理想情況下,尋常百姓家一人一年能掙七八百錢?”
“換算下來一天兩文錢,一兩個月就能沾一次葷腥...”
得出這個答案,秦懷道和侯傑眼底同時閃過不可思議的顏色,不由驚歎一聲:“二郎此舉,原來是為了幫高明撈取人心!”
“什麼撈取人心?”悶頭吃著豬肘花的房遺愛抬頭問道。
“沒事沒事,大人說話小孩少插嘴!”李斯文輕笑一聲,注視房遺愛懵懂點頭,又轉身去和程處弼搶食,這才壓低聲線對兩人說道:
“幫高明撈取人心只是順帶,某提議